街之变:拱墅形象的代言人
■观察记者 孙优依
乍看拱墅,只见街边精品楼盘林立,产业园区蓬勃兴旺,入眼处满是现代建筑。你以为自己置身于大都会,而不经意间,在某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一抬头又会看到对街默然静立、带有年代痕迹的旧民居。新街不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成长,老街还在诉说着风雨往事。在这里,你会很诧异,原来历史和现代可以如此接近。今天的拱墅,令人心动。
而在三年前,提起城北拱墅,很多老杭州人的印象还是破旧邋遢的。作为工业厂房集聚地,高烟囱是它的象征。如今,现代经济气息和传统文化韵味在这里交融,这一嬗变缘于“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2007年10月23号,拱墅区区委书记俞东来在“千人誓师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秀美新拱墅、扮靓杭城北大厅”的战略。从此,拱墅的街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拯救历史老街
2005年的9月,下过雨的清晨,街上还湿漉漉的,城北拱宸桥东的人们已经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而热闹是桥东的,桥西恍如另一个世界。67岁的宋大妈佝偻着背,拖着身子走在一片破旧不堪的老屋间。她提着暗红色的马桶,踩着坑坑洼洼的道路,步履缓慢。
相似的情景每天也在当时的小河直街、大兜路上演,没有独立厨卫的棚户,甚至有的一家三代五口人就挤在20多平方米的屋檐下过活。也许你很难想象,2005年的杭州还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如何改变老街的面貌、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摆在了拱墅决策者的面前。
“城市不能没有古朴的大街小巷,而老街却是杭州市老百姓生活最苦、居住环境最差、生活品质最低的区域,历史街区必须拯救。”俞东来在亲自走访了老街后郑重地表示。2007年,就在杭州市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之时,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也被列入“秀美拱墅”建设中。
老街要变,怎么变?千城一面,这是当下旧城改造和都市开发的通病。但拱墅的历史老街积聚着丰富的运河文化,与其他老街不同。怎样才能让城市找到回家的路,运河边再现航嚣鸣翠的风情呢?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城市面貌的改善、民生问题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必须结合考虑,文化必须要保护,民生也要改善。”俞东来道出了老街改造的原则。
2007年,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率先启动。1月,居民开始搬迁。5月,小河直街开始变样。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全面的整治改善,修旧如旧,将房子进行了加固和原样修复,保留了雕花木柱、花格窗等清末民初的建筑元素,基本还原了运河水上人家的生活环境和街巷风貌。10月,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开始行动,大兜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也随后铺开。
新的环境固然不错,但对于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来说还是有些不舍。原以为综合保护后将再难见到老街区的风土人情,但拱墅却给了这里的居民一个惊喜:“原住民是一个地方人气和文脉得以延续的保证。只要居民愿意,还可以搬回来住。”
钱师傅,回迁至小河直街的第一批“老运河”,看着修缮后熟悉又陌生的老街,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他笑得合不拢嘴:“和以前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还是木房子,后头就是河埠头,是老房子的味道,不一样的是房子变大了,屋子里有独立的厨卫,而街道上违章建筑都没了,河水也没味道了,像住在风景区一样。”
在拱墅区的三年行动、大力改造之后,历史街区的建筑一幢幢被保护,古迹一个个被恢复,格局越来越清晰。同时,拱墅根据街区风貌引进业态,将特色街建设与文化展示结合起来,寓史于街,寓文于景。小河直街走得都是平民路线的特色餐馆;大兜路的定位是“以中高档餐饮、会所为核心,融入禅宗文化元素的美食休闲特色街区”;桥西则是引进方回春堂等百年老药店,发展成以“传统中医药文化和产业”为核心的国医国药、养生保健特色街区。业态的驻入,为历史街区增加了人气、商气、才气。
三年前,一条条破烂的旧街;三年后,则是一条条充满人文气息的老街和声名鹊起的新街。如今的历史老街,环境变美了,居民的生活变好了,而不变的是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老工业城区拱墅是近现代杭州百余年民族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惊觉,这些曾经的“棚户区”竟然成为了运河历史的“活化石”。见证近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厂房先后被改建成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伞、扇博物馆,成为了桥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欣赏历史街区的风情,远远不止街本身。拱墅这片土地,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也遗留下了众多的古风民情,比如那弹棉花胎的小店,那些久远而枯燥的劳作,竟是艺术化地传承着历史。
打造商业大街
古时湖墅因运河而兴。历史上有名的“十里银湖墅”,从拱宸桥至武林门段,河埠密布,居民聚集,商旅云集,业态丰富,鱼市、米市、花市汇集。
但如今的湖墅路,虽仍是南北交通主干道,可其商业形态已远不如前。
前几年,尽管区域内的临街商家达到了500多家,但缺乏大商业气息,更多的是生活气息。服装鞋类、副食品、餐饮、小五金店等高中低档商业形态,是这条全长约5公里的道路的主流色彩。“当时湖墅路临街店面呈现‘低、小、散’的状态,商业形象比较平庸,社区类商业比重较大,店铺规模普遍较小,品牌参差不齐。”拱墅区商贸旅游局局长宋月明告诉观察记者。
湖墅路欠缺的不是消费能力,而是引领消费潮流的商业。拱墅需要有自己的商业大街。于是,把湖墅路改造成“精品商街、休闲大道”,成为了拱墅区“深耕南部”的浓重一笔。
红石中央花园的沿街中高档商铺,是湖墅路商业提升的序幕。伴随红石中央花园而生的红石商业裙楼,陆续入住了高档商场、商务会所,使得这个原本的社区商业群落逐渐发展成为弥补周边高端商业欠缺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而这只是拱墅区图谋商业改造提升的冰山一角。
随着红石中央花园、浅水湾城市花园的开发建设,湖墅路的商铺越来越热,打造商业大街的条件逐渐成熟。
经过前期对街道面貌的整治,2010年5月,为重振湖墅路,拱墅区大手笔打造湖墅路商业大街,调整其商业形态,引进名品、名店,再现湖墅繁华魅力。“湖墅路与运河平行,运河是‘金轴’,湖墅路是‘银线’,依运河打造其商贸服务业独具优势。”宋月明告诉观察记者。不到150多天,湖墅路商业大街完成了72家商铺的腾退,156家店容店貌的整治,拥有各类“名品名店”181家,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业态明显变化。原有的社区类商业如土特产、小超市等都被一些知名连锁品牌替换。
如今徜徉在泛着淡淡光晕的湖墅路,领略着拱墅的现代时尚气息,无比享受。湖墅路的城市小品、夜景灯光设计紧扣十里银湖墅与运河文化展开,建筑、环境在夜幕降临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辉煌、大气的现代风格。
老底子市场、商铺林立的湖墅路,在改造后有望再现“十里银湖墅”的繁华场景。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湖墅路打造成集名店、名品为一体,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综合性商业大街。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感受时尚;老年人能在这里怀旧;外地人在这里旅游购物;外国人在这里感受传统中国。”俞东来对湖墅路商业大街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这样的描述。
开创美食新街
如果说运河是千年杭州悠远厚重的文化缩影,书写着拱墅大气而温雅的面孔,那么特色街的打造,则是拱墅新兴城区蓬勃发展的印记。
古水街,一条550米长,13米宽的街,是如今正红火的胜利河美食街。据统计,这里日均人流量约1万人次,消费额40万元左右。拱墅区城管办主任汤怀良说:“杭州城里这样挤着、等着吃饭的美食街,可能只有这一条。”
这里曾是有名的废品收购地。就在几年前,古水街两边还是杂乱无章的房子,环境很差。2008年,拱墅区开始决定改造胜利河,怎么改善环境?怎么摆脱旧面貌?最终,针对实际确定了发展美食夜间经济这条路。
“三年前,拱墅没有吃饭的地方,请人吃饭都要到下城”,宋月明这样说,“而今特色街拉动服务经济明显,仅2010年前三季度胜利河美食街20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7052万元,税收476万元。”
“特色街既在无形中集聚了产业,更是服务了百姓,特色街的概念就是走百家不如逛一条街,为市民带来方便。”在宋月明看来,特色街的打造,不仅是推动拱墅服务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加快改善城区整体发展环境、升级城市景观的亮点。
截止目前,胜利河美食街、信义坊商街、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桥西历史街区等5条特色街已亮相,婚庆街、甜品街、食汇街、养生街、运河上街、文创街等8条新型特色商业街正按照各自发展规划加快建设。
“从城市发展趋势看,商业特色街建设已成为展示地区经济发展、彰显社会文明的标志,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征的集中亮点,反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精神的综合象征,城市发展旅游的重要产品。”俞东来说。
这正是杭州城北拱墅,悠悠古运河在这里静静流淌,养育了一方人,拱墅也因为这一方水而变得灵动。运河是她流动的文化,古街是她凝固的历史,新街是她跳动的脉搏,尽管这只是一座城区,如今却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调,古朴与现代、层叠与开阔,两种风格不可或缺地集聚在一起,在视觉冲突中,难以遮掩的是城区难以名状的完整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