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之变:拱墅正变得“高挑优雅”
■观察记者 陈海兵
桃源新区,热电厂地块,运河新城西杨B地块……眼下,走近拱墅区,随处可见一项项、一处处大项目建设正在迅速推进。
“三四年前,这里都还是一些破破烂烂的木房子;而现在,一幢幢高楼大厦不是在建,就是已经建成,还一幢比一幢高。”来杭州已经17年了的工人张星平,在参加2010年11月举行的“幸福拱墅行”活动时,不禁感叹:“拱墅正一天天变得‘高挑优雅'。”
这一切源自于拱墅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秀美拱墅”三年计划。三年来,拱墅全力推动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将城市功能不断向北延伸,努力扮靓杭城的“北大厅”,从而实现了从城郊工业区到杭城主城区的华丽转身。
坐落在主城区的棚户区
2001年3月25日,随着杭州城市扩容,拱墅从城郊区变成了主城区。名份虽已改变,但棚户区仍随处可见,低矮的城市面貌依旧。
“行走在运河拱墅段的两岸,上个世纪七八十年的木房子随处可见,富义仓、半山等地大都是低矮的棚户区,家庭户均面积不到24平方米,远低于杭州户均48平方米的底线。”拱墅区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观察记者。
长期以来,作为杭州工业仓储区的拱墅,厂房遍地、烟囱林立。由于工业区的功能定位,拱墅将精力集中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得在城市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湖区等其他主城区,区域内的高楼大厦屈指可数,更为明显的是南北部发展不平衡的城市面貌。
87平方公里的拱墅大地,却以石祥路为界,有“南部”与“北部”之区别。
所谓“南部”是指石祥路以南,米市巷、湖墅等六个街道17平方公里的老城区。由于其最南端毗邻杭州城市中心的武林商圈,坐拥市府大楼,较早地被纳入杭州市的城市建设范围,因此城市开发较快,高楼大厦依次排列,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较为成熟。
而“北部”则为石祥路以北的半山、康桥、祥符、上塘等镇或街道70平方公里的城郊区。杭州钢铁集团、半山电厂、杭州玻璃厂等一大批国有企业聚集于此。有着杭州“工业重镇”之名号的半山,远离城市的喧嚣,只“埋头”于工业的发展,“北部不算城区,只是城郊农村地带。”这是拱墅人普遍的观念。
低矮的城市面貌,既不符合杭州主城区应有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拱墅产业从重化工业向服务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冲着杭州主城区的名声而来到拱墅考察的投资者,指着低矮的木房子问道:“这儿是杭州主城区?”这样的尴尬,拱墅人不止遇到一次。
拱墅作为杭州的主城区应该有怎样的城市面貌?吃过亏的拱墅人四处求解。
杭州主城区的城市面貌不应该是随处可见的上个世纪的木结构的棚户区,应该是高低层建筑规划有序、错落有致;主导产业不应该是重化工业,应该是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南北部城市之间的差别不应该如此明显,应该是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区域平衡发展……
唱响“双城记”
创造过辉煌的“杭州制造”的拱墅人,不甘于被人批评“拱墅只是拥有主城区的名份和地理区位而已”;既然已经是杭城的主城区了,就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区。
针对南北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拱墅人在“秀美拱墅”三年计划中提出了“深耕南部”与“开发北部”的“双城记”计划,来实现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双转变”。
“南部”,拱墅人眼中的老城区,商业氛围浓厚,集聚了一批像华浙广场这样的高端楼宇。但由于城市开发时间较早,“其中像杭州武林电器市场等一些专业市场,因为地理区位发生变化,逐渐退化至市场的边缘,亟需改造提升。”拱墅区发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观察记者说。
像杭州武林电器市场这样逐渐落寞的专业市场,在拱墅共有57家。
“‘深耕南部’在商业方面的着重点,就在于对这一批逐渐落寞的专业市场进行分门类别的专业改造,以提高其商业品位与档次,使之恢复生气。”拱墅区商贸旅游局局长宋月明对观察记者说。
2008年5月,原位于文晖路381号的武林电器市场升级成为“新武林商业中心”,在城北萍水路388号开张纳客。“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复制”,因为这座建筑面积达51000平方米的新武林商业中心,将与周围的银泰百货城北店以及富强广场(欧尚二店)连成一片,成为杭城新的中高档家电、电子产品集散中心。
在武林电器市场搬迁后不久,浙江二轻建筑装饰市场等两家市场也搬迁至新址,杭州半山小商品市场等37家市场列入改造提升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撤消了16家市场。
就在深耕细作“南部”、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广达7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区也吹响了新一轮大开发的号角,成为了拱墅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呈现出勃勃生机之势。
行走在沈半路,向西看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原来这里不是厂房,就是低矮的居民区。”杭州玻璃厂的退休职工刘师傅指着不远处一个忙碌的大工地对观察记者说。
这个大工地,就是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桃源新区。自2006年10月被拱墅区命名为桃源新区以来,这一块土地承担着建设拱墅北部次中心,实现杭州市“北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
桃源新区规划面积约172.90公顷,是一个集商业、金融、办公、居住、文化娱乐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万义方告诉观察记者:“目前用于820户拆迁户的安置房已经结顶,周围的商业用房正在前期准备中。”
桃源新区是拱墅在建设新城过程中实施建设“一城一区十四个综合体”中的“一区”。2009年,桃源新区的功能定位从原来的大型居住区转变到目前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简单地说就是“城中之城”,是一个具备商业、办公、居住、文娱等城市功能并形成相互依存关系的一个多功能综合体。“建设城市综合体既符合紧凑型城市发展需要,又能完善城市功能,实现服务业向高端化、楼宇化发展”,万义方说,“拱墅就是通过城市综合体这样的大平台来带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打造紧凑型城市的样板。”
截止2009年底,位于拱墅北部的桃源新区、银泰都市、田园地块等6个综合体已开工建设,杭汽发、杭一棉地块等4个综合体正处于紧张的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中,同时正处于搬迁中的杭州玻璃厂等大型省、市属企业,将为拱墅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设用地。
高楼“下蛋”
拱墅“正长高”,曾经低矮的城市面貌一去不复返。更让拱墅人感到欣喜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已经开始“下蛋”了。
拱墅人眼里会“下蛋”的高楼,就是指能带动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高层写字楼以及改造后的专业市场。走在拱墅最南端的密渡桥路上,浙江移动大厦、华浙广场等一批高层写字楼错落有致。“2009年,华浙广场上交税收超过一亿元,成为拱墅区第一幢‘亿元楼’。” 拱墅区发展改革与经济局局长陈治对观察记者说。
据资料显示:到2009年底,拱墅已建成各类商务楼宇36幢,总建筑面积约107.7万平方米,楼宇内入驻企事业单位1417余家,企业在职员工约3.74万人,实现企业业务收入409.2亿元,共上缴区级税金6.12亿元。其中,年上缴税金1000万以上的有11幢,5000万以上的有4幢。
金融、商贸、设计、法律、会计等服务型企业入住拱墅高层写字楼,不仅为拱墅创造了税收,实现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提升了拱墅的城市层次,展现了作为杭州主城区的魅力。
“自2003年来,拱墅连续6年招商引资杭州市第一。尤其是在楼宇招商方面,到2009年底,我们已引进了9个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16个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宋月明告诉观察记者。
就在中国铁建、香港九龙仓等一批大型企业在拱墅投资项目的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直接把总部安在了拱墅。2008年4月,浙江省设计年产值最高的设计集团—中国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拱墅。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设在拱墅,高端楼宇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目前拱墅有80多幢商贸商务楼宇在建或待建,面积达370万平方米。这些正大规模建设中的城市综合体将满足企业的需求。”
城市建设与发展楼宇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拱墅已不满足于楼宇(总部)经济集聚在武林商圈、石祥路汽车城等狭小的区域。根据拱墅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拱墅将新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的楼宇建筑,着重打造远洋商务区、运河新城等四大总部(楼宇)经济集聚区,催生更多的“亿元楼”,使楼宇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
原本的老工业区痕迹渐淡,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杭州主城区轮廓逐步显现。拱墅,一个正逐渐“高挑优雅”的城市,不仅让新城区大起来、老城区新起来,更使整个拱墅强起来、人民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