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外滩画报:论知行不必合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20:49 外滩画报

  英伦独语·赵毅衡 著名文化学者,现居伦敦

  知行关系,好像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特殊问题。从先秦到当代,哲学家对于知与行之先后、轻重、难易,各有所辩难,知行必须合一,却不言自明。王阳明讨论知行合一,也只是认为两者不分先后,知行并进。究竟为什么必须“行其所知”?中国哲学几千年对此几乎无所质疑。其中原因,是中国思想的泛道德主义。知行若可分离,想的一套,做的另一套,
作为读书人,“人格”已破产。

  翻检西方哲学史,认识论历史悠远,却很少提起实践问题。知识来源,可以是内省、理性、本能,或神明;而其目的,也并非“行之有效”。一直到近世,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等才说到社会实践,但说的是善,而非真知;英国经验主义者说的是知识来源于经验(洛克)或感觉(休姆),没说实践。

  到了现代,先是马克思主义,后是美国实用主义,才提出实践为知识的尺度和目标。本文要讨论的,并非哲学,而是目前中国文化人,所面临的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我想问的是:一个文化人做点股票,是否就失去了文化批判的资格?反过来说,关怀人文精神者,是否必须口不言钱?也就是说,其思想追求(知),是否必须与其生活方式(行)“合一”?

  我想,只有对一种人,我们必须要求他们必须知行合一,即鼓吹知行合一的人。美国某些“电视福音布道家”,宣扬“十诫”,猎取钱财,最后名誉扫地。即使在中国,也有看出知行不必合一的人。老子主张“知其白,守其黑”。谭嗣同要求“贵知不贵行”,真正的思想领袖,“皆以空言垂世,而不克行之”。如此超越道德主义的知行观,难能可贵,在中国历史上一前一后,互相辉映。

  我的建议是,文化人,不能改变自己的思想求索,来为生活之需辩护。例如,不必因为炒股,而放弃精神追求;不能做书成功,就无条件赞美文化现状;也不能投资失败,就批判市场经济。至于出国者,我见到过太多的知识分子,在国内是“西化派”,到国外生活受到挫折,或遇到歧视,转身变成激烈的民族主义者。

  自然,人非圣贤,利益导致情绪,情绪牵动立场,完全可以理解。大多数人,振振有辞,道理一大套,背后不过是实际利益。生意人,或其他百姓,很可能对此不自觉。这两类人,都不是思想者,他们有权如此“知行合一”。

  知识分子,在这个利益社会中,应当经常自我审视,不受谋生之计左右。在评论社会前,首先从自己的思想中排除个人利害。同时,他们也不必因为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让自己或全家受穷。如果他选择苦行,我们尊敬他的人格。不过,他本人也应当明白,他的“知行合一”,并没有使他的思想自动增加分量。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少有的明达之士。他说过,“苏格拉底在今日,也会把钱财存在银行”,用利息作“生活的资助”。但谁能说他的佛教济世观是虚伪的?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