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西医已经成为医学界的正统,而在印度尼西亚,被称为“杜昆”的巫医们却至今仍未丢掉饭碗。杜昆们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普通老百姓求医问药的首选对象。
然而不久前,巫医界却曝出一件丑闻:一位名叫索莱赫的杜昆托巫医之名,行淫乱之实,被3名少妇告上法庭。索莱赫逃匿数日,最后终于在茂物落网。不过即便是此类事件也未能有力动摇巫医在印尼的地位。
在印尼,巫医们活跃在乡村,小镇,乃至都市的各个角落;病人中不但有普通农民,家庭主妇,也有公司白领,知识分子。当年彭古鲁省某些小学有学生得扁桃腺炎,老师们便义无反顾地请来了由艾德5位成员组成的巫医小组进行医治,结果有300多名学生感染了严重的咽部炎症。
然而,印尼人始终不忍将巫医与迷信挂上钩———索莱赫、艾德之流只是坏了一锅好汤的老鼠屎。所以当地报纸在作此类报道时,也不忘称他们为“假杜昆”,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即使在医院遍立的印尼大城市,巫医仍然广受欢迎。恐怕这还得归因于印尼传统的“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万物有灵”论(Animism)这个术语乃是西方学者的发明,指的是原始宗教继物力论(dynamism)之后的第二阶段。当时人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灵,一草一木之中都可能寓居着神灵。神灵有善有恶,恶灵永难消灭,却与善灵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类得病,可能是对自然的反应,更有可能是邪祟入体。
如今的巫医虽然身处现代社会,行医理念恐怕和数千年前无所分别:既然邪祟入体,便应当设法将之祛除。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念诵咒语,以毒攻毒,也可施以灵膏圣水,以正驱邪。笔者曾在雅加达公车上偶遇一位自称是杜昆的男子,拎着几个大可乐瓶,据说装着刚从山间引得的圣水,可医治百病,末了还塞上一张广告单。
在中国,巫医作为封建迷信的代表之一,在历次文化革新中被淘汰了;在西方,巫医则在科学与宗教的漫长对抗中以一种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趋势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印尼,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相信这个世界到处游荡着神灵。同时,印尼的医院收费甚为昂贵,有些药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水平。看一个小小的感冒,就需付4万盾左右的挂号费(约合40元人民币)。如此高价不但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白领阶层也得三思一番。而富裕阶层,则情愿飞到“新马”就医。在这种情况下,杜昆们当然就有市场了。
(编辑: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