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警察抓扒手什么会孤立无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05:03 中国青年报 | |||||||||
重庆市公安局潼南分局副局长李祖田,在一辆中巴车上遇到了两名扒手,出于警察的职责和尊严他挺身而出,一声大吼:我是警察!由于一个人要同时制服两个人有困难,他要求乘客帮忙,但让他后来感到非常难过的是,在长达30多分钟的搏斗中,除了一名保安最终站了出来之外,其他40余名乘客仍然冷眼当看客(7月27日《南京晨报》)———乘客们为什么会选择沉默呢?
对这种道德领域里的“沉默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但问题是,以前出现类似的现象时,往往有一个特点:没有警察在场。有人曾经从博弈论的角度,精到地分析过出现“沉默现象”时现场民众的心理:因为每一个人都无法预期自己“挺身而出”后其他人将如何反应,因此,对自己“挺身而出”的后果就非常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就成了“最佳选择”。而只要有人敢于首先打破沉默,就会使整个局面改观。 但现在的问题是,警察站出来了,大家仍然沉默。从报道中的情况看,小偷虽然亮出了刀子,但并不敢使用,仅仅是落荒而逃而已,胜负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乘客为什么还继续保持沉默呢?在我看来,关键的原因在于,近年来由于警察队伍中连续出现了许多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严重损害了警察的道德权威,降低了社会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度,使得公众对自己出手相助之后,会导致什么后果,仍然感到不确定。这包括自己的利益如果受到损害能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警察能不能确保自己日后不受到小偷报复?以及其他一些考虑,等等。 毫无疑问,李祖田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优秀警察。但优秀警察却要为同行中的害群之马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是令人悲哀的,也是值得深思的。对警方来说,能够从“李祖田事件”中吸取到的最大教训也许就是: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重建警察的道德权威,使公众对警察的“习惯性怀疑”转变为“习惯性信任”,只有在完成了这个转变之后,在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警察才不会像李祖田那样感到刻骨铭心的孤独!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