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2:02 东方早报

  作者:周庆安

  历史的叙述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刻骨铭心的,往往是通过实物方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2005年8月10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并正式对外展出,整个展览历时20天,重现这段抗日战争中惨绝人寰的历史。8月13日凇沪抗战纪念日那天,上海也将全城拉警报纪念。

  穿行在一个个幸存者的照片中,不难阅读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留下的永恒伤痛。30万人在短短6个星期中被大肆屠杀,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一起,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悲剧,不但因为其死亡人数惊人,更因为其中充满了奸淫掳掠,是面对面无法直视的反人类罪行。

  值得庆幸的是,中日两国人民的良知仍然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60年后,我们注意到,在此次南京大屠杀纪念展中,来自日本民间的许多材料不但丰富了展览的内容,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反思历史。因为一些日本友人不但提供了日军从南京掠夺的文物,甚至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当年侵华日军从中国掠夺走的一些物品物归原主。

  多年以来,日本国内少数人围绕南京大屠杀做文章,企图毁灭历史真相,并且宣称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虚构的谎言。但来自日本国内的资料恰恰说明,此次屠杀不但是真实的,更给两国人民以及后代留下了历史的噩梦。所有的生命都可以湮灭,但所有的历史都继续存在,此次中日两国民间共同组织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资料来源,实际上为中日两国民间找到了关于南京的共识,也为两国民间对历史的记忆方式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两国对于历史的共同回顾,实际上对目前正在敏感阶段的中日关系,有着重要的弥合作用。长期以来,日本某些政治势力歪曲历史真相,误导日本国内舆论,而中国社会对于历史真相修复的努力,往往被某些人冠以反日的名义而遭到抵制。在历史问题上,中日双方往往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单方面的历史阐释也容易被不必要地误读,甚至带来敌意。

  如果两国人民能够抛开政治势力的干扰,在同一个主题下正确解读历史,那么这种解读方式本身就是对于如今中日民间关系的重构。两国关系重构的基础是,我们享有共同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悲剧已经发生,罪行不可能忽视。但同时因为中日两国也拥有共同的未来,所以我们更珍惜共同的记忆。这个重构的延伸意义在于,它让今后中日两国的年轻人,都知道两国共同历史记忆的沉重,从而善待历史现实。

  南京是中日两国60年前共同的历史记忆,作为当时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中日两国对于这段历史记忆的表述方式或许会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悲剧永远存在却永不能重现。认同南京,中日两国人民才会真正找到历史的共同主题;避免南京的悲剧重演,是现代政治对于历史的承诺。如果连这个承诺都无法实现,那么现代政治中寻找权力的一切努力都不具备合法性基础。这就是日本在正常化和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历史总是很公道,就在南京大屠杀之后8年,60年前的8月10日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7道命令,命令八路军对日军展开最后的总攻。这次总攻和当时中国正面战场、太平洋战争的战斗一道,彻底打垮了侵华八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但即便是胜利,却再也无法挽回南京城下的30万孤魂。他们的生命,只有在时间的流逝里一点一点被拾起,更一点一点被镌刻。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展,只是我们刚刚开始迈出的一个起点。

  推荐: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历史回顾:南京审判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