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合作建房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14 南方都市报

  社论

  在“个人合作建房运动”热度渐冷的时候,在人们对这件“难以实现的好事儿”越来越悲观的时候,广州的一群年轻人却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他们脚踏实地的合作建房之旅。日前,由市民魏琨发起的建房行动,已经吸纳了600多名会员,赢得了中国银行天河支行的支持,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咨询公司,选定了沙河地块,现在只要同意选址的会员超过220人
,合作建房就可以破题启动。当然,从购地到组织专业开发队伍,从层层报批到计划招标,从施工

装修到楼盘检验,从物业托管到安居乐业,要实现个人合作建房的居住理想,一连串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成立咨询公司只是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也是最没有障碍的一步。

  “个人合作建房运动”风起北京,迅速传至上海、杭州、南京、成都、厦门,蔓延全国。风潮得以成形,自然少不了踊跃的参与者、热情的拥戴者,不过对于这场被认为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运动,多数人观望而不乐观。今夏,标本项目“蓝城”与开发商“合作”,仍然难以克服购地难题,在本月初放弃了它所心仪的“芍药居”地段。仿佛中了悲观者的预言,集资合作建房的首次实际操作就遭受了重大挫折,人们对于个人合作建房的可行性更加怀疑。

  没有人怀疑“合作建房”是件好事,如果能够成功,那不仅所有购房者都获益,而且对暴涨无度的

房价也将构成制衡。只是人们似乎对推进它、落实它的热情已经不再,一种普遍的放弃心态笼罩着这个话题:合作建房虽然好,低价房当然好,只是这个美梦根本不可能成真。或者还有一些悲观和软弱戴着理性的面具:房价虽然不合理,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还是要接受。

  其实,如今合作建房的尝试,通过成立公司解决“法人资格”问题,通过联姻专业公司解决技术问题,魏琨等人还能获得银行的支持,都在预示着曾经横亘在这一“不可能任务”前面的种种障碍正在被慢慢地清除开来。如果能够顺利买地,如果能够打通建房过程中的人为障碍,合作建房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天生的致命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十多万个合作建房组织。在德国,合作社建造的住宅占到了新建住宅总数的30.9%。在我国县城以及地方小城,十几户几十户的小规模合作建房行为也并不罕见,这说明了合作建房这个概念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也是行得通的。只不过,在

房地产行业暴利垄断的大中城市,合作建房运动包含着对抗房价暴利的试验意味,所以它在萌芽期会遇到比想象中要多得多的困难。

  然而,也正是这些困难使得合作建房行动具有超越个案的社会意义。因为合作建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叠合了当今房地产行业得以垄断的那些制度性、程序性的不公,坚持合作建房的行动,坚持市民合作建房的权益和这份权益所要求的社会配合,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对房地产不合理现状的挑战甚至矫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这种建房模式能够成功,如果那些困难能够被克服,那就不仅仅意味着几百个人住进了低价屋,还更有象征意义地表明,普通市民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可以克服掉那些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的障碍,可以挑战某些已经规模存在的但是不够合理的巨大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合作建房行动能够坚持到底,它的意义将会超越房地产行业公正的领域,而带给人们一种普遍的改善制度环境的信心和勇气。

  合作建房运动被人们赋予了居住理想的同时,在克服困难、向巨大现状挑战的行动中,也包含了一种人和社会秩序可以有效互动的社会理想。理想需要实践,斗争不能放弃,那些阻止理想实现的人为障碍必须突破。在广州合作建房的会员中,有很多人是二次置业,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低收入人群。他们既是被“低房价”吸引,也是为“居者建其屋”的理想所鼓舞。观望者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艰难险阻,说这根本是个注定要破灭的乌托邦;实践者看到的却是这理想的美好,这行为的意义,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要坚持到底。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