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岂能给孩子打上“贫富”的身份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1:48 新京报

  在兰州的一些小学,学校给学生发了彩色和黑白两种不同的课本,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进行区分———条件好的用的是一种,条件不好由国家免费提供的课本则是另一种。

  国家对家庭贫困的孩子免费提供教科书,这是那些贫苦孩子的福音,他们由此可以感受到公平的阳光带给自己的暖意。但是,在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原则之下,具体的细节操作似乎没有被充分重视。在兰州,有的贫困生收到的是彩色的课本,而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所小
学,贫困生收到的却是黑白课本。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班级,却有了不同的课本,学生人为地被分成了两种人。

  “拿到彩色教材的同学兴高采烈,向同学炫耀;而拿到黑白教材的学生却垂头丧气,一脸妒忌”。这是记者写的报道。其实,不用看描写也可以想象得到,面对不同的“待遇”,幼小的心灵必然会产生这样的落差。

  也许,有关部门在制定免费提供课本的政策时,没有考虑到该怎样发放这些课本;也许,认为这是一件小事,“能有课本就不错了,还需考虑怎样发放这样的细节吗?”其实,课本发放只是一个特例。对贫困儿童义务教育的关注,我们开始注意到经济上的扶助,却忽视了对他们心灵的培育;开始重视物质上的帮困,却缺乏对他们自尊心的呵护。

  我们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把金钱因素过早地掺杂进儿童的教育中。人人都在痛斥“择校费”的罪恶,可是这个把学生以贫富而分开的“怪物”依旧在中国出没,有钱的孩子可以进好学校,没钱的孩子可能只能到差校读书。

  一个人可以贫困,却不能没有自尊。一个人的自尊心,贯穿着他的一生,包括他的童年。

  而对童年的心灵塑造和自尊心的呵护,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形状”。在平等、自由、向上、阳光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他将来可能会宽容、理解、民主、向上;而在歧视、狭隘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的未来一定会陷入歧视和狭隘。

  义务教育更是一种无差别的教育,“免费”不是其全部内容。让贫困孩子有书读固然重要,培育他们健康的人格同样不可偏废。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可以让有经济能力的孩子都能读上彩色的课本,那么就给贫困孩子也发放彩色的课本;如果一个学校还有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读黑白课本,那么就让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来读黑白课本———总之,不要给孩子们过早打上“贫富”的身份标签。

  有这样一个故事。纽约的冬天十分寒冷,几尺厚的积雪使部分单位和商家也不得不暂时歇业。可是,公立小学却依旧照常开课。陈太太像许多家长一样对校方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她打电话给学校提出停课的建议。校方答复:“接送孩子到学校上学,他们不仅能享受一整天的温暖,还能在学校里享受到免费的营养午餐1感动之余,陈太太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她又打了一个电话:“为什么不在有暴风雪时,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待在温暖的家里,只接送那些贫穷人家的小孩去学校呢?”这一次,校方的回答令陈太太终身难忘———“施恩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保持人的尊严。我们不能在帮助那些贫穷孩子的同时,却践踏了他们的自尊。”

  孩子的心灵是玻璃做的,它透明,也脆弱,需要人们十分精心的呵护,任何有意无意的磕碰,都可能会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裂痕。对贫困孩子施以救助,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随意践踏他们的自尊。如何让贫困孩子“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我们应该好好思量这样的命题。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