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乐做庆典“幕后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29 新民晚报

  今天,在正大体育馆内外、在江湾新校区里、在校区班车上,在复旦校园的每个角落,活跃着2100名志愿者的身影。连日的培训、彩排和工作在他们脸上留下的不是黑眼圈而是亢奋。复旦百年校庆志愿者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钱海虹坦言,这是她所见过最投入的志愿者,热情高、富有主人翁精神。他们是复旦百年校庆中最易被忽略的“主角”。

  没有怨言只有建议

  不知道发过多少条深夜“骚扰短信”,新闻学院02级本科生王帆对他“麾下”的62个精装礼仪组志愿者心存歉疚,“对所有的工作安排,她们都没有二话。”短短十几天的强化训练,女生们的成长显而易见,“说话时不能有多余的语气词,‘好的’就是‘好的’,没有‘好的呀’。含胸的通病改了,走路立定都挺胸收腹。训练时不再交头接耳,言谈举止都按规定标准。”

  像这样写满了要求的工作手册几乎每一组志愿者都有,接待组的更全面些,庆典组的更苛刻些。听不到半句怨言,有的只是合理化建议。就好像解答一道学术难题,

复旦人不耍嘴皮,勤动脑筋。

  当导游聆听历史

  正门——光华楼——物理楼——子彬楼——相辉堂——校史馆——

图书馆——文科大楼——正门,这条路走了大半个月,校友返校组的志愿者个个俨然成导游。据材料科学系02级本科生史振伟介绍,对光华“双子楼”充满兴趣的多是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行至物理楼一带,津津乐道的往往是有点年纪的中老年校友,“走不了多久,我们就由导游变成听众了。”

  原来,被誉为“白宫”的数学楼,本名叫“子彬楼”;复旦历史上有3个系已成为过去时:物理二系、农学院、土木工程系。老校友娓娓道来的往事,让年轻的复旦学子们从未像今天这般了解学校。历史的脉络,在几代复旦人中贯通。

  王帆说:“那就是复旦精神吧,你未必能说得清楚,但是你身在其中。”华巍说:“那就是复旦给我的归属感。我在这里遇上了喜欢的人和事,拥有了选择生活方式的空间。我不是

上海人,但我一直热爱复旦。”

  自豪比遗憾更多

  正大体育馆的庆典大会现场内,由于现场保安配备的要求,18个志愿者最后只能在内场休息室里“聆听”盛况。庆典大会组的统筹人华巍告诉记者,有一位同学直到最后关头才被“微调”出内场,大家起初担心他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为庆典忙碌了半天,最后却看不到“正戏”,说那位同学毫不遗憾肯定是假的,但复旦人是重大局的:“百年校庆百年难得,能为之效劳我已深感自豪。”在发给华巍的电子邮件里,那位同学承诺:“我一定会做到最好!”

  本报记者 董纯蕾 陆梓华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