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感怀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24 新闻晨报

  北依华山路,南靠长乐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便坐落于此,闹市之中,人来人往,走进去的人匆匆,走出来的人欣欣。周家花园宁静安乐,在这片世外桃源中,病人忘记疾苦,医生释去辛劳,亭台楼阁,讲述着历史的沉淀和过往。

  秉持对生命的关怀,每一位华山医者都有着独到的从医感想和领悟,听他们娓娓道来,华山风采尽显。

  顾玉东:“手动脑活”

  从我接触到手外科手术后,我就与“手”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手比心脏更具有创造力,是手的解放创造了大脑,大脑与手的共同作用创造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我概括的“手动脑活”的意义。人类直立了起来解放了双手,从此手就成为了人类特殊的劳动器官,通过手来掌握劳动工具,从而形成了人独特的大脑,可以说,手是脑的母亲;而脑发育以后又创造了新思维,又通过手去不断创造,使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又是脑的儿子———人类所有的一切都是手与脑创造的。据研究,人类基因与大鼠基因序列仅有3%—5%的不同,但大鼠前掌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仅有3万根,而人手与大脑联系却有百万根,相差97%!由此看来人与大鼠的区别不在于基因,而在于手与脑的联系。要把思维变现实,单单靠思维那仅仅是空想,只有结合了手才能变为现实。动手就能活跃大脑!瑞典科学家做过试验,大幅度活动使人脑血流量增加10%,但仅仅是动手就能增加35%的血流量!因此要多动手,特别是指尖运动来防止血流的缓慢,避免脑部供血的不足。“手动脑活”,仅仅是四个简单的字,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这是我几十年行医生涯的精髓所在。

  顾玉东,1937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分配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工作,1986年晋升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1992年任

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廖康煌:“看皮肤病像看梅兰芳的戏”

  采写/蔡黎静

  从医40余载,从一个小医生做起,我对皮肤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就像当年我的老师杨国亮告诉我的那样:“看皮肤病,就像看梅兰芳的戏,越看越入迷。”我现在算是理解了。皮肤是人体各项机能的一面镜子,是内部情况的真实反映。也许只是一块红斑,或者脓疮,恰恰是身体病变的信号。我现在也一直告诉我的学生,皮肤科的知识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病人身上学,现在的科技进步了,看病可以借助的精密仪器也多了,反而减弱了医生自己的望闻问切能力,这很不好,因为看皮肤病,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观察每一个病例。书上讲到的都是典型的,而我们医生每天接触的却是非典型的,能处理好每一个非典型的,那才是我们华山医院的真本事。我几十年来专门研究光线性皮肤病,也开设了光线性皮肤病门诊,去过西藏采集样本,通过门诊丰富资料,参加国际研讨会,取得了一些成果。我的生活因为研究而充实,如果哪一天身体不舒服,无法读材料写论文,那一天绝对是极为难度过的一天。皮肤病不是什么急病,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看皮肤病(华山医院每天接待2000多人次),足见这个科的重要性,怀着这样一种“痴迷”,我再干二十年也无妨!

  廖康煌,1942年生,196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上海皮肤科学会委员。

  沈稚舟:“静静分泌”

  世界上没有比生命和健康更珍贵的东西了,生命和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庭的、社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医生身上承受着的是人民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为此,医生默默地付出三维(时间、体力和智力)的努力,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工作昼夜颠倒,乃至遭遇非难。因此,医生是一个需历练、负重的职业,要练习“艰辛和谨慎地行走”的本领,并终生为之。

  当然,他们也有特殊的收获———从康复病人及其家属绽开的笑容中得到安慰。在这市场化的、浮躁的社会中,讲究的是付出与回报,但医学却是超然的。一个好医生的品质中,还需更多地加入平实和悠远,将广博收纳心底。凡此种种医生的特性,使我常想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分泌量极少,体积不大而且分散,看似不如心脏和肝脏那么重要和巨大,但却静静分泌着调节人体正常运转的物质,配合免疫、神经等系统,悄然无声地对机体这个内部社会的和谐和协调作出贡献。

  我庆幸当初选择内分泌科,在内分泌科工作的同时,我感悟它的存在,同时又接受着它的某种“调节”。以一种类似内分泌般特殊的方式,继续静静而默默地分泌,作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沈稚舟,198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现为华山医院内分泌学教授。曾任华山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及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现为华山医院中美华山—协和高等病院主任。

  “周家花园”的变迁

  文/孙国根

  徜徉在雨后的华山花园,更觉宁静幽雅,在治病救人的医院深处竟藏着这么一块“世外桃源”,实为难得,花园大厅东侧的古槐根深叶茂,雨后更显青翠欲滴,它无声地见证着近一个世纪的尘封往事……

  周家花园建造于民国初年,又名“纯庐”,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老上海”都知道位于华山路561号的这座著名花园,谈起它时总是津津乐道:周家花园主人周纯卿天资聪颖,

房地产生意做得很大,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他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儿得了一种可怕的病,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花园主人遍访名医,无济于事。有一位名医说:此病无药可救,只有靠静养,呼吸新鲜空气。为了女儿,心急如焚的父亲花巨资买下了这座闹中取静的花园,并按照苏州园林风格和女儿的喜好不断在这23亩土地上“锦上添花”。专家点评周家花园属中西合璧———建筑为苏州园林式,草坪是欧式的。

  如诗如梦般的花园,没有挽回如花似玉的女儿的生命,最终她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花园,离开了生她养她爱她的父亲。

  睹物思人,女儿去世后,父亲一看到这花园就伤心,于是1945年把它转卖给了上海闻人虞洽卿,周家花园成为“虞家花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刚解放,百废待兴,华山医院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差,住院病人也没有良好的休养环境。上海医科大学创始人颜福庆多方奔走呼吁,终于获得有关部门同意,将周家花园划给华山医院使用,每月租金950元人民币。病人在此散步、锻炼,医院员工还在此用膳、午休,其花园大厅还是学术会议的重要场所。那时,华山医院曾与虞洽卿之子虞顺慰协商,欲出资购下这座花园,当买卖即将成功时,卫生部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下发文件:为节约国家资金,不能随意花钱。谈好的协议瞬间束之高阁,成了一纸空文。

  文革期间,花园收归国有,华山医院按月将租金打入静安区房地局账户。文革后,国家按政策将周家花园产权还给虞家,华山医院继续租赁。以后,虞家后代依法取得了花园的

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等法律文书,要求归还花园使用权。于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协商拉开帷幕,长达20多年。

  新千年之初,艰辛的谈判终于有了转机,虞家后代同意以9500万元人民币将“周家花园”产权正式转让给华山医院,从此,华山医院真正成了“周家花园”的主人,并将“周家花园”正式命名为“华山花园”。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