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寒窗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05 新闻晨报

  进复旦正门右拐,紧邻主席像右侧小道,端坐于望道路与光华大道之间的是第二与第三教学楼。这两座L形建筑长短臂交错,两两合抱,围成了一个口字形“小院”。正是在这个“小院”里,我们度过了大学生涯至少三分之一的时光。一间间教室无声地记录了我们学习的点滴,见证了每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领略了各位老师的课堂风采。

  当我们挥一挥衣袖,怀抱各自的梦想奔向远方时,这里又会迎来同样年轻的新鲜的
面孔。他们也会像我们当年一样,带着少年意气在课堂上雄词激辩,怀着崇敬与好奇在3108聆听讲座,深夜克制睡意在教室里埋头苦读。这里,是梦与希望的起源,是激情与创造力喷涌的泉眼,也是智慧与思想酝酿的花床。

  教学楼关键词

  文/刘韵飞

  英语语音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英语的风潮刚刚兴起,学校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就将三教四楼作为专门的语音教室,发给不同班级不同听音卡,凭卡入内上课。另外,设在三教楼下地下室的语音教室则是随时可以去听的。里面有小的三洋录音机,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还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片。

  自修

  中文系88级,现上海市《文学报》主编徐春萍回忆道:“你晚上去自习教室,晚点去基本没有座位的,学风好。但同时,各种晚会活动也是歌舞升平的。晚上听插花啊,听什么的都有,整个都娱乐化了。我记得当时有个其他学校的同学来复旦,到二教三教一看,都不敢说话,学习氛围非常好。”

  法律系92级,现为律师的周知明回忆说,当年他们军训结束,回到学校开始学习。因为远离学校一年,他们也没有什么自修的概念。第一天晚上放学之后,好多同学一起去五角场玩,回到学校大概7点多,路过三教和二教时,惊奇地发现那里居然找不到一个空着的座位!

  是啊,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背着沉甸甸书包穿梭于二教三教之间寻找座位的经历。六点半一过,找到空座位的希望便变得渺茫。于是常常在铃声响过以后,还能看到那么几个迟来的身影匆匆步入教室,环顾一周后,失望地摇头离开,走向下一个教室。

  到了考试前的“非常时期”,更得早早去占位子。找到座了,便心满意足地坐下,看书看到清洁工进来清扫教室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精力过人的,便转战3106、3108通宵教室继续鏖战。回寝室的,则在路上三五成群地一起回顾一天所得,将各人所阅之书逐次讨论,或嬉笑打闹一路欢声。偶尔,二号楼前的篮球场上还会传来“嘭嘭”的打球声。微凉的夜色中,心情如头上的星空,一片清朗。

  3108:人文精神的灵光

  文/徐晓萍 littlewest

  3108,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

  3108教室,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室。

  然而,如果你在晚上六七点来到这里,可以看到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同学,还有人使劲地踮起脚张望着,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如果时间稍晚,你还可看到小小的讲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久久不能散去。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第三教学楼一楼序号第八的这个教室,一排又一排笔直而简单的桌椅,洁净的水泥地板,它的魅力来源于哪里?

  记得一位学者来复旦3108作讲座之后,谈到复旦之行让他对人文精神有了重新思考。他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才是人文精神宏旨所在。这当然需要交流双方都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聪慧的头脑,勤于思索、勇于交流的精神。学者还引证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们的论战和语录———在论辩的机锋俊俏中,思想才会分外活跃。

  在复旦的讲堂里,就时时可以感受到这种智慧的碰撞与灵光的闪现。汪熙老教授对此深有感触:“梁启超当年教导学生开展自由辩论,学生辩论的声音大得惊飞树丛中的鸟雀。当时的复旦讲座的氛围多少有点相似,这令我非常欣喜。”

  有多少名人来过3108,一个普通的教室硬是在不断地迎来送往中成就了复旦的一代学术讲台,那种观者如堵的场景,成为复旦永远青春的见证。

  1984年4月30日下午3点15分左右,身着灰色西装的美国总统里根,在谢希德校长等的陪同下走进复旦大学3108教室。“你们每一个人都站在一个伟大的起点上”,这是里根总统给复旦学子的寄语。

  1985年,严风凛冽、飞雪飘零的冬日,哲学系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在3108举办了系列讲座十五讲。在20世纪80年代,这无疑是开风气之先的,他们探讨的不仅是哲学的困境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思想困境。《西方人道主义的伟大传统———从康德伦理学说起》、《科学究竟是什么———当代哲学科学的回答》、《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汤比因历史哲学的启示———兼谈中国现代当代史》、《苏联当代哲学科学的新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佛教哲学的人生观》……马克思、康德、尼采、弗洛依德、汤比因、萨特、佛陀,他们结伴而来,与学生促膝长谈。这场思想的盛宴由本校学生自主发起,成为一次思想解放的开端。听讲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有的还上去发表演说,讲述对哲学的认识,还有一位女学生写了名为《当世界还年轻的时候》的诗篇献给这次讲座。

  3108在每个复旦人心目中的崇高位置,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更是因为3108是复旦园里无数讲坛的典型代表,比如5301教室、逸夫楼、美国研究中心大楼、逸夫科技楼……开放、宽容、自由、独立,是复旦的理念,也是一所大学保持思想和知识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复旦讲坛就像活水的泉眼,清流涓涓,吸引了各路名师,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无怪前些日子在复旦三教复习的时候,忽然听见一群男女学生热热闹闹地从楼下走过,齐声高喊:“3108,还我青春!”———3108作为复旦思想新锐的阵地,永远地青春勃发斗志昂扬。

  3108,我们用数字来指代一个教室。这个能容纳200多人的教室,上课的、自修的、路过的、甚至干脆就是养成习惯每天晚上来听讲座的同学,每天从这里经过,因这里停留,在这里倾听。在这里,对知识和智慧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令一代代复旦人成长起来。

  也许我们会忘记很多,但无法忘记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追求。

  我们在复旦,我们也在3108。

  大话3108

  文/underdog

  3108,一间看起来没啥特别但说起来有点故事的教室。

  说说名人,从里根到李政道都在这演讲过。

  说说娱人,从白岩松到俞敏洪也在这说过些啥。

  说说愚人,我在这考的线性代数的期末考,成绩为C。

  说说勤奋工作的人,我在这里,花了一天一夜写完了实验室布置给我的第一个Task。那时的我曾觉得编写计算程序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之一。现在,见到计算机代码我比见到生蔬菜色拉还难受……此乃题外话。然后我又在这里背了若干个list的GRE单词。现在,大概还记得其中的1%。

  说说值得尊敬的人,四年半前,教数学分析的蒋家福老师在这里向两百个未来计算机产业的蓝领工人说了声谢谢各位同学,然后挥挥手,走出门去,退休了。

  说说擅长辩论的人,新加坡拿冠军的那支辩论队在N轮淘汰赛后在这给选了出来。然后他们在这里进行训练赛,然后他们在新加坡引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他们中的一个,蒋昌建,在国外待了两年后,回到复旦当了讲师,讲授国际关系理论。从此除了教学别无它事,连小讲座都不弄一个。我觉得,他是和3108扯上关系的众名人娱人中,最最最不张扬的一个。

  ……

  3108,每一个复旦人梦中的3108。

  3108,您还好吗?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