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太空之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8:33 环球时报 | |||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向哪里去?这一人类仰望星空时的追问,不但令无数科学家、哲学家为之求索,也成为众多电影人关注的主题。以地球、月球、火星和更为广阔的宇宙为背景的太空题材电影,用写实和科幻相结合的手法将人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经典影片引人遐思 1968年问世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和同时代的登月飞船一样超越时空,被奉为经典。该片导演库布里克在美国人积极准备登月的同时,花费了几年功夫将小说改编成他理想中的风格———打破阿西莫夫定下的第一定律:机器人不会伤害人类。在片中机器人将制造自己的人类杀死。如果说要和这部电影相媲美,那要数1972年由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执导的《飞向太空》。该片同样以太空为背景,探讨了人性、感情等根源性问题。 1995年的影片《阿波罗13号》也注定要载入太空电影史册。好莱坞先进的拍摄技术令影片真实感很强。影片讲述的是阿波罗飞船在执行登月任务时遇险,而由汤姆·汉克斯扮演的宇航员,与地球上同事们通力协作后成功返航的故事。 《10月的天空》是1999年根据美国太空总署工程设计师霍默·希卡姆的回忆录《火箭男儿帮》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集中反映了青少年对太空事业的热情,同时也说明青少年成长时期的引导和鼓励是多么重要。 科学家也受电影启发 太空题材的电影一方面在太空这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来探索人和世界的意义。另一方面在集中表现人类对太空事业的追求、讴歌危难面前人类团结精神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预示太空科技的发展方向。太空电影中的很多设想,多年后纷纷得到了验证,如1902年的《月球历险记》在半个多世纪后得到实现。还有今年美国宇航科学家们从好莱坞有关彗星撞击的影片中得到灵感,将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射到彗星上,通过撞击观察彗星的成分,以及研究这样的碰撞是否会对地球带来影响。毕竟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之一就是彗星撞击地球。 思维随太空电影而扩展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幸成为宇航员漫游太空,但人们的思想绝不能因为地心引力而被牢牢捆在地上。太空电影给观众提供了直接的视觉太空旅行,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日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事。这无疑启迪和培养了公众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人类自古以来就仰天自问:太空中到底有没有更高的主宰?太空电影则结合哲学思想和最新科技发展来给予回答。▲ 《环球时报》(2005年10月21日第十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