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蒙古电影用本色感动西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10 环球时报

  

蒙古电影用本色感动西方
《哭泣的骆驼》剧照

  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霍文

  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汉普顿国际电影节上,蒙古女导演达瓦·宾巴苏伦执导的电影《黄狗的洞穴》获优秀电影奖。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真实的蒙古民间故事改编拍摄的,讲述
的是蒙古牧区的一个小女孩捡到一只小黄狗,瞒着父亲将它养大,最终黄狗报恩于主人。宾巴苏伦已经是第二次携影片向奥斯卡奖发起冲击,这位来自蒙古的女导演用5年时间,不但成功地融入世界电影圈,同时也使西方世界对蒙古电影投来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光。

  电影记录着蒙古生活

  2005年对于已经有70年历史的蒙古电影来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宾巴苏伦执导的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获得2005年奥斯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提名本身就是对蒙古电影的一种肯定。

  《哭泣的骆驼》散发着浓郁的草原气息,是一部充满真挚情感、震撼人心的电影。影片通过讲述蒙古南部戈壁一个游牧家庭的普通生活,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人勤劳、纯朴、善良的性格。

  一年春天,一只母骆驼难产,主人公凭着他多年的经验,帮助母骆驼产下了一只罕见的白色小骆驼。也许是因为难产,母骆驼不愿意哺乳小骆驼,小骆驼得不到母亲的关爱,伤心地日夜哭泣。所有的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们想出各种办法,希望母骆驼能够哺乳小骆驼,却都无济于事。最后,主人公派两名小朋友,穿越了戈壁沙漠寻找一位蒙古音乐家帮忙。这位音乐家千里迢迢来到主人公家中,开始了一段既神奇又令人震撼的演奏。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扑面而来,在音乐和女主人高亢激昂的歌声感染下,落泪的骆驼妈妈终于开始哺育小骆驼了。

  西方观众向往游牧生活

  具有纪录片风格的电影《哭泣的骆驼》,一度风靡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仅在欧洲的票房收入就超过了4000万欧元。它在与迈克尔·摩尔导演的纪录片电影《华氏9·11》共同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过程中,竟然也挤掉了对手,让人惊讶不已。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有这样的评价,该片所反映的人与动物相处的内容其实是蒙古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西方观众把游牧民族的生活看作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厌倦了现代文明,渴望一种原始的、回归大自然的生存状态,这正是它能够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观众难得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接受意大利报纸采访的一位观众表示,看完这部影片,他的心灵在流泪。

  蒙古电影寻求突破

  蒙古电影的历史并不算短,但所拍电影大多并不为人所知,像《摔跤冠军》、《蒙古最后一位皇后》、《戈壁的幻景》等影片只在一些地区性小规模影展中露面。

  直到近10年,蒙古电影才开始认识到本土特色和国际交流结合的重要性。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哭泣的骆驼》和《黄狗的洞穴》。这两部影片都在蒙古境内拍摄,不仅让观众领略到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也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蒙古游牧生活。这两部影片的导演是蒙古人,主题歌是蒙语歌,这是蒙古人的骄傲。但该电影投资方是德国慕尼黑影视学院,所以电影只能以德国的名义参加奥斯卡奖角逐,这对蒙古人来说是一个遗憾。▲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1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