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十杰”青年评选不宜娱乐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6:30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的第四届“十杰”青年评选活动,改革传统评选方式,从112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20名候选人,进入决选前还需采取自导自演系列公益活动、公众短信投票等类似明星选秀的竞争方式竞选。对此,主办方毫不讳言这种做法受到了“超级女声”评选活动的部分启示。(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自导自演公益活动,手机短信参与投票,这种娱乐特征冲击评选本来意义的做法,
众所周知,“十杰”青年的评选,在于选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突出业绩的青年典型,通过他们的标杆作用,激发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加稳健地走向成才之路。而上述娱乐化评选的最大的误导,正在于把“十杰”青年的多元价值、深厚内涵,人为压缩成“不需理由,只凭好恶”的娱乐选秀,从而降低了评选的人文价值,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评选的初衷。 从近年来国家级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的程序变化上,我们也不难看出,“社会广泛参与投票”这种方式,因为在客观性与科学性上有欠缺,正在被摒弃,而改由主办单位聘请评委,在详尽的章程和严格的条件制约下,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这样做的理念在于:只要评委会规模够大且来自社会各方面,就能够代表社会来审定这些青年是否杰出。 “十杰”青年的评选,确实应该体现最大程度的民主参与。但是人人直接投票,却未必是民主参与的最好形式。因为十大“杰出青年”来自不同岗位,其岗位特点,个人事迹,不可能人人清楚,更不可能有很深的感受,人们的投票热情再高,也难免盲目。而候选人自己上街,自导自演“公益秀”来拉选票,对那些身处难以一“秀”岗位的候选人来说,显然不公平。因此,评选的民主与公平,更应体现在制定评选办法时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让评选办法首先经得起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