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早报:高校住宿分等级妥当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2:31 东方早报

  文 万全等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民办高校重庆信工学院对学生住宿收费实行等级制,标准分别为3200元、1900元、800-1200元、400-680元和专为贫困生提供的免费房间。此举虽然在学生中反应平静,在教育界却引发了争议。

  此举使歧视更为凸显

  表面上看,信工学院此举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化要求,同时也可以让贫困生可以免费住宿,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但往深处想想,此举弊病多多,不可提倡。

  第一,容易让家庭富裕的学生产生优越感。学校是让学生来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来显摆、来享受的地方。大学生虽然不要求穿校服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有必要将贫富差距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一个时时感觉比他人优越的状态当中,这对他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第二,容易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既然

别墅的条件那么好,肯定是人人向往。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而只是为了享受里面的设施,为了争个面子而向家里要钱,这对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

  第三,对贫困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同是同学,别人出入别墅楼,而自已住宿在免费房间里,贫困学生的心里绝对不可能“平静”。因此,学校从物质上帮助贫困生的同时也要从心理上关心爱护他们,对于贫困学生现状的信息范围要尽量缩小,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湖北省钟祥市万全

  道德困局中的选择

  这类事件从一开始就注定将陷入道德困局,一如我们的社会不得不直面贫富差别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究竟应完全遵从还是不完全遵从抑或干脆一点也不遵从社会或市场的逻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承认大学只是社会这一整体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同样也得尊重贫富有别的社会现实。可如果我们认为大学应只遵从教育的逻辑,也即强调大学应和社会有所不同,那么就不应刻意划分出贫民区与富人区,将同一校园的人群割裂成“我们穷人”和“你们富人”。

  不难发现,是社会现实逼使我们不得不在两难之中做出“务实”的选择,毕竟,要求大学将贫富融为一体———去做到这个整个社会目前都做不到的事,实在勉为其难。说到底,高校不可能再“一视同仁”地免费提供住宿是现实,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想享受到更好的住宿条件,而贫困生最需要的是省钱以完成学业也是现实,那么“怎样才更有利”就理应是我们选择的根本依据。而“住宿分级制”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试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 山东省青岛市孙凤忠

  勿以老眼光看新举措

   对此举质疑的人认为,学生进学校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享受,住宿分贫富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对此,笔者不这样看。一方面,民办高校之所以在我国发展缓慢,除了体制上的因素之外,教育经费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校此举完全可以理解为,面对经费不足的某种自我调节本能。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国内公办高校的学生公寓都是统一的设施和收费标准,这样“一刀切”的住宿模式便于学校管理,也不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但现实却是,很多贫困生住不起。那么,该校此举既为学校增加了收入,又通过对富裕学生的相对高收费来增加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为其提供了免费宿舍,难道不是一种比较现实和有益的创新吗?

  关于对高校贫富分化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担忧,长期有之。但即便是“住宿不分等级”,富裕生始终是富裕生,贫困生始终是贫困生,与住宿条件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系,认为由此会导致贫困生或者富裕生产生不良心态,其实有些过虑了。 山东省淄博市陈一舟

  住宿分级制无可厚非

   现在,高校住宿费用在800~1400元不等,这几乎占据了贫困生家庭一年的大部分收入,虽说他们住宿的条件无法与那些出了一定费用的同学相比,但却让他们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和降低了个人求学的成本,使他们不再为每一年必须交近千元的住宿费而担心了,这是良好的扶贫举措。

  现在,学校不少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加大了学校固定资产维修与管理的费用支出,尤其是学校校舍的使用更是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而民办高校的应运而生也是市场对教育过高需求的产物,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有那么多同学需要好条件的住宿,学校没有理由不满足他们的需求,既然有哪么多同学因贫困为住宿费而发愁,学校没有理由不在扶持他们完成学业上作出贡献,这两者相结合,既发挥了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值水平。

  民办高校作为新生的一种教育形态,在适应社会对培养与造就人才需求上,所进行的探索常于更大范围内体现出与公办高校不同的办学思路与管理方法,“住宿分级制”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无可厚非。 江苏省大丰市景志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