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死亡之谷”真的不能摘帽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1:02 新京报 | |||||||||
作者:王军 北京气温的下降没有一点刹车的痕迹。12月4日晚8点从八达岭高速那段著名的死亡之谷坡路上冲下来的那辆满载电石的大货车也没有刹得住车,刚冲过拐弯处就径直冲向前面那辆大客车。在死亡之谷消失的生命,又增加了24个。
其实据不完全统计,八达岭高速路自开通至2003年5月,已造成94人死亡。关于这段死亡之谷,公安部、中央电视台等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报道,而且大量的分析和统计都有惊人的共识:进京55公里至53公里路段是事故的生成段,53公里至50公里路段是事故的发生段,也就是说,在三公里的路段上,目前平均每20米就已经死亡一人。 交管部门想了很多办法,设置了降温水槽和避险车道以及强制卸载等措施,但是效果还不明显。专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进京55至53公里路段坡陡落差大、连续急弯多,司机为了控制车速,长时间踩着刹车,长时间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得刹车片受热炭化,制动失灵。此次24条人命只不过是数百次基本相似的事故的又一次复制而已。 事故多发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八达岭高速公路在使用和设计上的错配。修建八达岭高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八达岭旅游业的发展。从规划看,八达岭高速公路本是按照低吨位的客车标准设计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大货车通行需要。然而这条道路却逐渐成为110国道的货车分流通道。 北京的经济发展甚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那些大货车,110国道和八达岭高速事实上承担了向北京输送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那些大货车,今后还必然会需要更多。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每晚9点以后,在八达岭高速往北五环和北四环的出口处排成长龙的大货车,就永远是一道与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同步存在的风景线。 所有大货车司机都不喜欢那段死亡之谷。 生命无价,八达岭高速设计上有失误,而货车又不得不通行,看来应该尽快设计和新建一条主要供大货车通行的京北货运快速路,才能让八达岭高速按照原来的设计功能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