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民日报:精彩节目掺“杂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精彩节目掺“杂音”
徐鹏飞绘

  袁梦雨

  12月初,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推演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Ⅲ》在人民大会堂与首都观众见面了。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许多人为残疾人演员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精湛的
演技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但是,在演出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该有的“杂音”。在大会堂二楼前区,两名中年妇女从演出一开始就毫无顾忌地大声说话。坐在前排的一对年轻人实在忍不住了,其中一名女青年回过头来,请她们把声音放小点儿。刚静了片刻,那两名妇女又旁若无人地聊了起来。前排一男青年气愤地批评她们:“你们有没有公德?”

  演出进行到一半,一名中年男子匆匆忙忙进来,刚坐下,他的手机就奏起了流行音乐。“喂,老杜啊,我正在看演出呢。什么,你的那件事……”他对着话筒大声说。此时,舞台上,一位坐着轮椅的女演员正在动情地唱着《掌声响起来》。这个打手机的人招来了周围观众不满的目光。

  演出前,主办单位为观众准备了纸杯供大家取水。绝大多数人喝完水,便把纸杯扔进装垃圾的筐里。但是,也有个别人把水端进演出大厅。喝完水,他们就把纸杯丢弃在地上。

  演出结束时,演出团的全体演员走上舞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遍遍地向观众谢幕。大多数观众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可敬的残疾演员致谢。可也有一些观众不等演出结束,就抱着大衣,互相招呼着往外走。台上演员第三次谢幕时,一楼一片区域的观众几乎走空了。

  短评

  切莫“不拘小节”

  公共场所是人们聚会的场合。在公共场所讲公德,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爱护环境,保护公物,这不仅显示了现代人的文明形象,也维护了公众的整体利益。但是的确有少数人,依旧不愿改变自己的陋习,在公共场所“不拘小节”,令人侧目。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正在举行会议,与会者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干扰了会议的进行;本来应该安静的餐厅,突然进来一群食客,大声喧哗,划拳行令,让人不胜其烦;文艺演出结束,剧场里满地是废纸果壳,好像垃圾场……

  治疗一些人不讲公德的陋习,其中一个办法是大力营造讲公德的氛围,用良好的环境改变人的习惯。十几年前,张家港建设文明城市,大街上干净得不见一张废纸、一个烟头。有些外地人到了张家港,本来习惯往地上吐痰、扔烟头,一见这么清洁的环境,也就不好意思当街又吐又扔了。北京过去也有人有随地吐痰的习惯,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宣传,如今公然随地吐痰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就是公德氛围的力量、文明环境的力量。有道是“习惯成自然”,大家都拘“小节”、讲公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更美好。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3日第二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