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博物馆成为过气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5:52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牛莹 本报记者 谢洋

  核心数字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2004年到2005年对北京市1000名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4.8%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是与朋友聚会,其次是听音乐、看电视、与
家人在一起、上网聊天等,只有7.8%的学生选择参观博物馆。

  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总能看到两幅对比鲜明的景象:街道北边的北京动物园门前买票的人排着长队,其中多是结伴的年轻人、带着孩子的家长;而马路对面的古动物博物馆,却像寒冬中沉睡的城堡,高大的建筑前门可罗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博物馆似乎变成了过气的明星,被青少年冷落在一旁。据北京青少年研究所2004年到2005年对北京市1000名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4.8%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是与朋友聚会,其次是听音乐、看电视、与家人在一起、上网聊天等,只有7.8%的学生选择参观博物馆。

  是什么原因使得青少年冷落博物馆?

  据了解,北京稍具规模的博物馆的门票基本都在10元以上,像中华民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规模较大的,参观一次得花30~90元不等。尽管文化部今年5月出台了博物馆对中小学生实行免费的政策,但一些博物馆有限制的免费开放仍满足不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需求。故宫方面规定,每周免费接待200名中小学生,对于北京市现有的125万名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数字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此外,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有免费开放的政策。

  除了门票价格制约,一些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方面也乏善可陈。

  18岁的小陈自从小学4年级以后,再没有踏进过博物馆:“我小学去过自然博物馆3次,任何新的变化都没有,看一圈最多半个小时。”据了解,由于受经费限制,国内很多博物馆在展品更新上比较慢。

  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就现在的展品内容和展出形式,哪怕门票收费再降,也竞争不过网吧和

电子游戏室。“现在年轻人可选择的那么多,要吸引他们来博物馆比以前更难了”。

  采访中,一些学生反映,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功利心态使学校、家长过分强调课本知识及特长教育,而人文教育被忽视。

  尽管面临窘境,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功能和作用却不容轻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沈杰博士指出: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成年人,但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往往容易造成青少年历史感的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各类专家,因此,当今青少年很早就开始了专业化的学习过程,这样的不利后果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所以,博物馆对于青少年弥补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无疑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良性运行还有赖于制度的保障。”湖南省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刘小豹介绍说,在香港有教育法规规定中学教师全年至少要带学生到博物馆接受50个小时以上的教育。

  本报北京12月1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