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手机实名制未必妨碍通信自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9:29 南方都市报 | |||||||||
推荐 手机该不该实行实名制?近来媒体多有讨论。小而言之,当垃圾短信成为公害,政府理应有所作为;大而言之,积极抵御各种”暴力劝说”与”幸福欺诈”,也是当下中国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
有人说,搞实名制会妨碍中国人的通信自由。关于这一点,我看未必。现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南非等国家都实行了手机实名制,如果这些国家的民众真的因此失去了通信自由,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呢?显然,公民通信是否自由,和是否实行实名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我们看到,互联网上那些匿名发布”有害信息”而被指涉嫌犯罪的人,并不会因为匿名而逃脱电子警察的追捕。换句话说,匿名式自由表达增加了社会控制的成本,而不能真正成为自由表达的条件。相反,我认为,一个社会需要起来保卫的通信自由,是直呼其名而无所畏惧的通信自由,是可以在电话里大声说话的通信自由,而不是偷偷摸摸、前怕狼后怕虎的通信自由。 必须承认,当下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开始从行政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过渡。因此,在我们考察手机实名制与社会管理的某种联系时,也应该有一个”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价值寻回。 我们对古往今来中国的社会管理政策有这样一个判断:首先是完全控制(专制时代),然后是控制被否定(革命时代),最后重新回到控制(管理时代),让政治服务于生活,让生活高于政治,而非反其道行之。但是,如前所述,在第三阶段,此山水已非彼山水。当统治型政府转向管理与服务型政府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将这种管理与服务理解为改善社会秩序的一个步骤。 总结两千年专制于中国人心灵之所赐,莫过于两个精神烙印。一曰奴性,二曰散漫。当奴性与不守秩序相结合,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种不良的社会生态:威权大于个人,个人大于公共秩序,无序因此被传递、繁衍,”潜规则”泛滥成灾。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手机实名制可被理解为中国建设个人信用体系的一个细节。一个好社会应该双向透明,政府与民众都担起责任。 (原载12月22日《东方早报》,作者熊培云,本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