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中国提升竞争力成为汽车强国必由之路(4)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15:20 中国新闻网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企业自主创新可获财税政策助力 中国对于从财政方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是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科学规划配套的,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框架。今后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的不是对于行业和产业,更多的是对于能够认定的具体技术创新项目,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产业政策开始转向技术经济政策的态势。 企业自主创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下述几个方面结合找到操作点。 首先,税收优惠是一个比较有力度的办法,现在推出的优惠框架里,企业作为法人有一个纳税人法人单位的,其研发投入在有关管理部门认定之后可以做所得税抵扣。 其次,总体税制改革方面现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向,一是所得税并轨。中央政府已经审批同意,这个改革方案出台之后,不问出身、不问规模、不问品牌,只要在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清晰认定的政策倾斜支持清单上,企业的研发项目或者技术改造就可以获得优惠。另一个是增值税转型。目前在东北先行试验,下一步推向全国还是在中西部扩大还待有关部门分析。届时企业投资的设备等固定资产都可以作为投资处理,这等于鼓励企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鼓励企业提升的创新能力。 三是出口退税。比较初级的、高耗能的、污染的项目在出口退税方面就完全不给政策支持,但高新科技项目产品的出口要继续给予支持。 四是财务制度将会越来越规范、提升,新的财务准则已经有了指南文件,将于明年1月1日全面实行。对于其中关于加速折旧等方面的规定,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把这些可操作的要点抓住。 五是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背景之下,财政贴息是一个值得企业看重、争取的政策优惠手段。贴给谁不能由国家少数官员拍脑袋决定,要严格动态的多重审计,还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挥审计力量的配套部门,能够使这些操作按照本意取得好的效果。 六是政府采购。现在有关方面讨论政府采购能不能明确提出“首购“概念,有一些自主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验证的情况下,如果政府采购以相对更宽松的方式即“首购”,让它迈过从创新到市场化应用的门槛,会有更实际的政策助推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此外,财政税收方面应该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培养人才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这也应该是创新型国家财政政策应该站在全局、前瞻性考虑的支持事项。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