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文彪
近日,陕西省神木县取消了67名干部2009年度挂职资格。据神木县挂职办调查,这些干部自挂职后,有的兼职取酬为个人谋私利,有的赋闲在家照样拿薪酬,违背了实施干部挂职、推动全民创业的初衷,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负效应。(4月26日《新京报》)
干部挂职后就没有在原岗位为民众服务,所以挂职后赋闲在家照拿薪酬,实际上是一种贪污纳税人税款的行为;像神木县部分单位这样,一方面单位人手紧缺,另一方面又让部分干部挂职离开岗位,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政府服务民众的质量;尤为严重的是,各地挂职干部当中有不少人像神木县部分挂职干部那样借助“亦公亦商”双重身份,为个人谋利提供便利,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大行变相以权谋私之实。所有这些干部挂职当中的怪象显然并不为陕西神木县所独有,确实已经到了非要全面整治而不可的时候。
像陕西神木县一样,不少地方实施干部挂职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全民创业,希冀通过让部分有经营头脑的干部带头创业带动全民创业浪潮,促进本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包括神木县在内部分地方政府这样的初衷不可谓不好,问题在于鼓励有经营头脑的干部去创业就应当鼓励其去除公务员身份,辞去公务员职务,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诸如部分干部挂职后赋闲在家照拿薪酬,甚至利用双重身分变相以权谋私等怪象。也就是说,唯有斩断保留公务员身份这样一条“阑尾”,才可能从根本上防范出现引发诸多不良现象与社会负效应的“炎症”。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干部创业成功即继续在商海游曳,创业不顺又可上岸重当公务员,这样一种随意进出公务员队伍、确保当事人“进退有路”的制度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难免会让民众怀疑其中含有政府公务员自利的成分,从而对政府与公务员的形象造成损害。
政府鼓励与推动全民创业未尝不可,而且可以说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就业的良策,但是政府鼓励与推动全民创业,应该遵循给予民众创业以政策上的优惠,通过强化政府服务水平为民众创业创造更优质环境等路径来进行,而不一定要采取实施干部挂职这样可能滋生诸多负面效应的制度。对于政府来说,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针对性地推出鼓励民众创业的优惠政策,就是对于全民创业的最好推动。让部分干部带着原有身份去“创业”,背离政府与公务员的职责定位,而且极易产生包括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变相以权谋私等负面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神木县在内一些地方实施干部挂职“创业”制度,实际上是政府对自身与干部角色定位认识不清的体现,其中出现的诸多非正常乃至违法现象,是政府与干部职能错位难免甚至必会滋生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要避免诸如神木县部分挂职干部这样赋闲在家吃空饷,利用双重身份谋取私利等怪象出现,根本的还是政府与干部要真正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实现政府与干部的职能归位,通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来为全民创业助力,而不是让部分干部带着原有身份直接“下海创业”。唯有政府与干部严守自身角色定位,实现职能归位,权力才能严守边界,诸如吃空饷侵吞纳税人税款,利用双重身分为个人谋利等以权谋私现象,才可能真正得以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