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燕农:系列冒名顶替事件背后的权利救济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7:09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燕农

  北京市民邹志静买房贷款遭拒,发现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证近10年。而10年前,此人用她的录取通知书上了中专。近日,邹志静在网上发帖披露自己的经历,称比罗彩霞更冤。目前,“假邹志静”户口已注销。(5月17日《新文化报》《京华时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南“罗彩霞事件”尚高烧不退,湖北孝昌县紧接着就冒出了翻版,现在,北京又出现了比罗彩霞更冤的升级版,让人徒叹冒名顶替上大学之水到底有多深?当然期待若干“罗彩霞”在舆论的放大下能够有一个公平的结局,但相较于个体的公义,这种“新闻串烧”现象或许更值得关注。

  云南“躲猫猫”事件后,不只牵扯出了“洗澡时滑倒在地”死亡的封林君,还“串烧”出了陕西丹凤版的“躲猫猫”事件、海南“洗澡澡”事件。“灵宝帖案”之后,河南王帅“串烧”出了内蒙古吴保全的“陈年旧案”。某一个具有新闻要素的事件被意外曝光,经由舆论放大成公共事件后,几乎都能“串烧”出一系列类似的事件。直到现在,冒名顶替上大学还不知道“串烧”到何时。

  任何“新闻串烧”的原始版,都有些曲折离奇。譬如“躲猫猫”系列先是“躲猫猫”一词蹿红网络,“灵宝帖案”跨省追捕和王帅诉诸媒体,“罗彩霞事件”的“官民对博”和悬疑重重。有一篇《假如穷孩子穷得连故事都没有》的文章,讲述云南山区孩子没鞋穿,老师拍了照片配上文字发到网络上,引起了关注并得到了捐助。作者感叹,“一个人要穷出故事来”,才有可能得到援助。如果以此来看“新闻串烧”,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权利之穷替代了物质之穷。

  让一连串的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冲击公共舆论的神经,以期借势还原公平和正义,是“新闻串烧”的共性。但它们都是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的,尤其是汹涌一时的舆论。从实际效用上看,往往原始版由于得到高度重视而容易解决,而接续的“故事”却未必都能够幸运如初。譬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和“罗彩霞事件”都得到了高层批示,而“躲猫猫”事件的翻版有的至今在公共信息层面没有消息,网友更是感叹:为什么罗彩霞案沸沸扬扬而邹志静案无多关注呢?

  但是,舆论关注和实际效果的边际递减效应,并没能降低“新闻串烧”的热度。这其中或许有媒体的操作手法因素,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底层群体权利救济的困境。譬如早已被定案判刑的吴保全在“灵宝帖案”之前已无“原创故事性”,邹志静也只能靠比罗彩霞更冤来延续“新闻串烧”。所以,一度埋藏于喧嚣尘世间的“串烧”后续事件,更像是“穷得没有故事”一样,只能等待一个原创的开头,跟进展示权利的诉求。

  其实,“新闻串烧”的原始版亦不乏偶然性,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能被曝光并成为引人瞩目的公共事件。所以,不只是后续事件未必都能实现权利诉求,即便原始版在走进公共视野之前也很难说就胜券在握。这就导致在“新闻串烧”的整个链条上,实现权利救济本质上是不完全确定的,因为其根本上不是体制内的公权力救济,而仅仅是体制外的舆论救济。这样看,底层群体权利救济或许更为窘迫。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冒名顶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