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桂芳:更应警惕哪一种网络操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7:18  重庆时报
宋桂芳:更应警惕哪一种网络操盘手
有网友猜测这些“挺王倒罗”的声音可能出自网络枪手公司。华商报漫画/张永文

  作者:宋桂芳

  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近来备受关注,网上随处可见关于此事的议论。然而,某些讨论基调却从由对罗彩霞的同情,慢慢变成对王佳俊的同情、对罗彩霞的声讨。对此,有网友猜测这些“挺王倒罗”的声音可能出自网络枪手公司。(5月18日《新闻晨报》)

  有需求,则有供给,这是最简单的市场规律。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网意操盘手这种职业只要不违法,诉求利益、表达观点都属于言说的自由。况且,只要公共事件的裁判权不在枪手那里,伪装民意或制造民意并不会戕害公共利益;某种意义上说,反倒有助于公众在博弈中辨识真民意,增益公共参与的智慧。具体到罗彩霞事件上来,事实已然厘清,责罚自有法律去追究。网络上大量疑似枪手的帖子,并不会影响“公道”——只要这个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不至于沦丧,只要网络平台不至于丧失基本中立的立场,这些帖子越多,反而越让人感到幽默。

  站在权利与自由的角度看,言说的自由本就该涵盖两个层面:一是站在正义制高点的批判,二是规避错误或掩饰罪恶的申辩。因为,捍卫操盘手发声的自由,其实也是保护我们不被封口的权利。只要无涉公权,就好比街头吵架中的“有偿助架”方,是参差多态的社会生活中的风景。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对此保持必要的警惕——我们应该警惕的,恰恰是公共事件中为政府职能部门杜撰网意、虚构民情的操盘手:一方面,这种行为虚耗的是纳税人财政供给,给公共决策提供虚假信息;另一方面,这种网意往往是为某种坏政策吹号角,为某种有失公允的决定打根基,甚至是试探民意反弹的底限,居心不良。所以,在宽容民间网意操盘手羞答答登场的时候,更要防止其利用权力能量屏蔽普通公民发言权的另一种操盘行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冒名顶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