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亮:反恐媒介话语须与民族宗教脱钩

2013年11月01日07:18  环球时报

  郑  亮

  北京天安门发生“10·28”暴恐事件后,涉案人员现已抓捕归案,但这次恐怖袭击的阴影还远未散去。目前,北京警方所有公布的嫌疑人名字均指向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信仰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

  过去几年中,在国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极端原教旨主义在新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性发展。在一些地区,极端原教旨主义者开始要求女性必须穿着黑丝阿拉伯式罩袍,禁止婚礼上的歌舞。以能歌善舞著称,为世界文明贡献过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维吾尔族,传承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2009年以来,新疆陆续发生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中,基本都能看到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影子。但这并不能说明维吾尔民族整体已被极端原教旨主义绑架。自从维吾尔族人皈依伊斯兰教以来,极端原教旨主义在新疆大地上从来没有生过根。维吾尔族主体从来信奉的都是温和的伊斯兰教义。即使新疆历史上极少数的几次极端原教旨主义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维吾尔族整体唾弃极端原教旨主义。

  新疆暴恐势力第一次在北京实施恐怖袭击,使得困扰新疆的一个区域问题瞬间具有了全国性的意义。对于这一极具张力的新闻事件,媒介必然会表现出持续的高度关注。这是媒介的本性,也因为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但是,媒介机构的公信力以及呈现现实的能力,要求媒介机构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过去几年来,媒介机构在报道诸如艾滋病、同性恋等特殊人群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专业水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次如何客观有效地报道发生在全国政治中心的恐怖袭击,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对媒体的专业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恐怖袭击案中,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同样也是受害者。恐怖分子没有民族,也代表不了任何宗教。主流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报道中将此次恐怖袭击和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脱钩,并全面呈现维吾尔族,呈现新疆,从而避免对尤其是生活在内地的维吾尔族人造成二次伤害,更要避免将恐怖主义同特定地区关联,造成某地区的污名化。

  肃清恐怖主义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恐怖主义也是包括维吾尔族人民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的敌人。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对于维护社会整体安定,保护文化一体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职责。主流媒体能否经受得起这次考验,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是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政府应从根本上熄灭“拆迁火药桶”
  • 京华时报:警察射杀店主不只是酒精惹的祸
  • 人民日报:守护互联网生态的晴空
  • 人民日报:“公烛之下不展家书”
  • 环球时报:普京影响力登榜首,中国人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