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该对改革开放做历史总结了

2013年11月09日09:17  环球时报

  朱继东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热议话题。要解决好朝什么方向、深化什么改革等问题,就要对改革开放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笔者建议,应适时深刻总结改革开放,早日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立场,所以应在适当时机,总结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既看到成就和经验,也不回避问题和失误。像1945年《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样,适时做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什么是要坚定不移坚持的,什么是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停止的,什么是应该纠正的,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正确总结改革开放,必须明确改革开放本身是形式、手段,而决不是内容和目的,明确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正如邓小平指出:“有些人打着拥护改革开放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倾向不是真正的拥护改革政策,它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对此要高度警惕,应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非“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后者错把“改革”当作方向。要重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决不是改到资本主义那边去。

  2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波动性带来破坏和浪费,甚至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贫富差距扩大;还有些地方把教育、医疗、住房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盲目推向市场,国企私有化过程中出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问题根源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过于强调市场经济,忽视了其社会主义属性,导致盲信市场、大肆私有化等错误思潮泛滥,并引发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贪腐横行、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多年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科学的总结,特别要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依赖,强调其社会主义属性,提高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使其既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又能解决市场机制的缺陷弊端。

  习近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他强调,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些话澄清了社会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是总结改革开放的指导原则,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二奶”该不该按遗嘱继承遗产?
  • 环球时报:张悬举旗风波应在民间自生自灭
  • 人民日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 人民日报海外版:CNN沦为暴力恐怖帮凶
  • 环球时报:今年记者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