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的尊严从哪里来

2013年11月08日02:19  新京报

  在这个记者节,我们要重申媒体的尊严和记者的尊严。尊严之于媒体与记者,是价值归依与精神基点。媒体与记者的尊严,最终也关系到每一家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

  今天是记者节。

  今年的记者节又与往年不同。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媒体公信危机,而且,很多媒体也面临着广告下滑、发行下降的生存危机。在这个深秋时节,这个记者节不好过。

  当下,很多媒体人都在反思,在各种利益与力量博弈、机缘和危险并存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安身立命。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然而,不管眼前有多少困难,在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我们仍然需要重申媒体的尊严和记者的尊严。

  虽然现在收取“黑钱”报道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是少数记者和少数媒体,但是,不可否认,这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尊严。这些丑闻呈现了当下媒体行业还存在另外一种生存法则:个别媒体和记者以出卖新闻的客观真实原则,以出售公义、良知,甚至以新闻敲诈等违法犯罪的方式活着。显然,这样的媒体和记者没有任何尊严可言,这样的媒体和记者应当被驱逐出行业队伍,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很多人担忧,目前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会不会刺激更多媒体和记者下调职业底线?毕竟,经营困难或许会让上述“生存法则”更具诱惑。

  然而,越是这样才越应该坚持新闻职业伦理。若背离道义,陷入“新闻寻租”的泥潭,只会是自我尊严的矮化,损害新闻可信度、媒体公信力。一个没有公信可言的媒体,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同样也会被市场抛弃。这样的媒体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当然也没有任何出路,更谈不上什么发展。

  这个时候,我们之所以重申媒体的尊严和记者的尊严,就是因为,只有坚守新闻职业伦理才有尊严,尊严之于媒体与记者,是价值归依与精神基点。实质上,只有抹上尊严的油彩,媒体和记者对真相的描摹、对公义地图的勾绘,才能绽放光色,直抵人心;也只有以尊严托底,在笔尖、指尖和镜头之巅舞蹈的媒体人,才可背起道义行囊,勇往直前。

  媒体与记者的尊严,也决定着新闻的营养。记者无疑是一群行走者,执理想以逐公义,怀执念以索真相,在新闻路途中,启程、远行、守望、再出发……踩下的,是一串厚实而坚韧的脚印。以在场姿态、责任感铸就的文字,才能在信息混乱的网络空间中定讼止纷,引发共鸣,激起公共回响。

  媒体与记者的尊严最终也关系到每一家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对媒体、记者来说,恪守自律、遵循法规,才可垒起尊严的支点。公正、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是记者本义,也是其面对危险保护自身的最好方式。

  在当下,我国的媒体和记者,除了呈现真相、反馈民意,还充当着舆论场之间的“连接带”,作为专业新闻力量,助推社会趋于“稳恒态”,其作用不容抹杀。所以,这份尊严,也应被社会呵护,被制度保障,为媒体和记者筑起法律等屏障,修复其“尊严缺角”。

  在现有的新闻格局与舆论气候中,媒体和记者的尊严,须以多重力量托起:媒体与记者的洁身自律,社会呵护,制度护航。如此,媒体与记者才能以文字为麦克风,传播真相与公义,也才能应对各种市场挑战,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原标题:记者的尊严从哪里来)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重视但无需放大太原爆炸案的意义
  • 重庆晨报:不应捧杀孙杨,也不必棒杀孙杨
  • 新民晚报:比猴子高明些
  • 惠铭生:可怜的孙杨,其实是“社会环境害了你”
  • 新京报:如何与“广场舞”大妈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