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10岁男童坠楼拷问“听话的教育”

2013年11月02日01:59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单士兵

  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是在提供呵护与关爱。然而,军军最终没有成为教育的保护对象,反而成了“教育杀人”的受害者。

  日前,成都10岁男童军军从30楼坠楼身亡,在语文课本上留下遗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家属疑孩子坠亡与班主任逼写1000字的检讨有关。目前,警方已初步排除他杀,怀疑孩子系跳楼自杀。

  是什么力量把军军推到跳楼的境地?围绕军军自杀,还有太多争议,也还有很多事实需要弄清楚。但是,一个幼小的生命消失,已是不争的残酷现实,是所有人难以承受的悲剧。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是在提供呵护与关爱,而不是恐惧和压力。然而,军军最终没有成为教育的保护对象,反而成了“教育杀人”的受害者。

  “教育杀人”,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概念。教育对生命的残害,很多时候并不体现于显性的“杀人”,更多是隐形和潜性的对人的心理精神进行持续的扼杀和扭曲。

  这些年,教育领域频繁发生的悲剧,多与应试教育的目标功利化、行为短期化、手段粗暴化大有关系。比如,沉重的课业负担,残忍的分数捆绑,机械的教育模式,教条的形式主义,这一切,都与孩子原本纯真自由的内心格格不入。然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不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学生实施“听话的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军军太脆弱了。其实,只要看看军军的留言,就能感受到,在那一刻,他是多么渴望能与老师沟通,又是多么惧怕跳楼。但是两相比较,他更害怕的还是老师,还是可能需要面对的惩罚。或许,我们还不能说军军是被老师逼死的,但一定可以说,军军的死与“听话的教育”有关。即便军军内心脆弱,但这样的责任也不应由一个孩子来承担,而应该反思教育为什么没有让孩子拥有说“不”的勇气。

  还有,当地的教育也让人感到人文精神的缺乏。比如,围绕军军的坠楼,不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对生命的关怀,对教育的反思,对责任的承担。相反,给人的感觉却是在逃避责任。要让军军的不幸不再成为别人的不幸,接下来就必须铲除“听话的教育”,给我们的未来一代说“不”的机会,让他们面对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规定要求时,可以找到合理的对话途径与有效的抗争方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让每个学生的人格真正站起来,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

  相关报道见今天16版

(原标题:10岁男童坠楼拷问“听话的教育”)

(编辑:SN088)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政府应从根本上熄灭“拆迁火药桶”
  • 人民日报:“公烛之下不展家书”
  • 环球时报:普京影响力登榜首,中国人乐见其成
  • 广州日报:普京治下的“俄式反腐”值得借鉴
  • 晏扬:被操纵的选举,被强奸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