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简化通用空域审批助推低空开放

2013年11月23日05:34  京华时报

  简化通用空域审批权不仅是军方新政,同样是民用航空管理秉持的理念。如此,空域适度开放才能达到双重效应:既培育了市场,也优化了管理。

  近日,解放军总参、民航局下发《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透露,军方将与国防、领土不相关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审批权让渡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通航飞行流程。简化新政,为今后低空空域的合理开发和市场孵化,勾勒出新蓝图。

  通航空域,是指商业飞行以外的空域。就社会持续关注的航班延误问题,简化通航飞行流程与之关联度不大。不过,一旦通航空域资源得以更有效率的开发利用,必将对造成商业飞行延误的许多结构性问题形成倒逼解决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外在压力氛围,正是治理航班延误所需。

  简化通用空域审批权的作用在于,其一,为军民两端形成合理开发通航空域的合力探索出了路径。近年来,对航空领域的改革思考,越来越集中在一个方面,即如何确定空域管理的军民两端权限,通过包括市场在内的多种方式配置,实现空域使用军事安全、商业开发和人道主义用途的多赢。除军事安全用途外,通用空域的使用基本上以人道主义用途和高端商业用途为主。因此,这是一个适当的先行改革平台。中国属于多灾国家,低空监测和搜救任务越来越频繁,高端消费人群的低空飞行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在不影响军事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将审批权下放到民用一端,有利于提高通航飞行效率。而这种军民管理的融合模式,对整个空域的合理开发利用都有先行意义。

  其二,有助于推动低空适度开放。管制而非适度开放,是过去空中管理模式的主要理念,由此造成的负面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凸现。一方面,空域使用率过低;另一方面,空中监管模式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航班延误等问题的解决进程。早在2010年,国务院即已批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计划逐步降低对1000米以下低空飞行的运行要求,推进低空空域向通用航空活动开放。该意见要求2020年前深化改革完善低空领域管理机制。简化通用空域审批权,让适度开放低空空域又近了一步。

  其三,提供了用市场配置空域资源的机会。在军方让渡部分审批权后,民用航空未来如何行使审批权尤其值得关注。如果仍然采取行政配置的方式,那么新释放的通航空域资源就无法释放出巨大生产力。显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建立由市场为主的资源配置体系。从国际经验看,低空市场开放的经济效益巨大,有人估计中国低空市场的“含金量”高达40万亿元。一旦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将带动包括私人飞机到小型机场在内的建设新高潮;而且,这种建设将较少带有盲目性。

  简化通用空域审批权不仅是军方新政,同样是民用航空管理秉持的理念。如此,空域适度开放才能达到双重效应:既培育了市场,也优化了管理。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原标题:简化通用空域审批助推低空开放)

(编辑:SN075)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用行动阐释人道主义
  • 青年时报:我们还能奢望谁来扶起摔倒的道德
  • 人民日报:青春更应在奋斗中放光彩
  • 环球时报:“中国潜射导弹威胁论”有一点挺好
  • 晏扬:我的住房公积金应该由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