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忠:体制编制是我军改革重头戏

2013年11月25日07:21  环球时报

  杨运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我军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由此拉开我军新一轮改革大幕。

  纵观世界近现代军事发展史,体制编制无不是军队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战斗力生成的决定性因素。体制编制是军队的制度形态和组织结构,是将人和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的基本纽带。世界战争史上,因军队体制编制缺陷而战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战初期波兰军队不重视空军和机械化部队建设,仍保持过时的步兵师、骑兵旅结构,在德国军队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和航空兵的联合“闪击”下,仅1个多月就败军亡国。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缺乏夺取制电磁权、制空权的部队,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部队成为美军攻击的活靶子。可见,结构决定功能,体制制约胜败。

  美军是世界上先进体制编制的引领者,这正是美军称雄世界的制度组织保证。其基本特点:一是军种一体,高度联合。在纵向上,所有作战要素都被统一敏捷的指挥体制所管控。在横向上,实行体系内模块力量配置。如美军拟建中的30万人联合军种实验部队,包括3个陆军师,3个海军航母战斗群和一定数量的空军及海军陆战队。去年美军首次提出“全球一体化作战”的新概念,显然是大数据战时代联合作战的高级形态。二是层次简单,精干高效。“扁平网络化”指挥体制是美军体制编制建构的基本原则。美军指挥体制有三层:国家指挥当局(总统和国防部组成)、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司令部。美军的指挥机关相当精干,编制人员尽量精简。三是围绕作战设置机构,始终强化作战功能。参联会所属的联合参谋部设8个职能部门,其中作战部人数最多,地位最重要,直接负责作战行动,是各联合司令部与国家指挥当局联系的纽带,其他部的工作均从不同领域保障作战行动的实施。美军指挥体制的重心在联合司令部,共有9个联合司令部。

  目前我军体制编制问题已成制约战斗力生成的最大瓶颈,它与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军兵种和大的作战单元之间没有联为一体;机构庞大,作战部队比例偏少;层次繁多,职能重叠,军事效能的发挥受到较大牵制。

  深化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涵盖三大任务,即革旧、建新、优化。革旧就是改革和摒弃陈旧过时的体制编制。我军组织结构是按军兵种和自然地域划分的,这割阻了作战力量的联合,也与应对不同安全威胁不相适应。建新就是建构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应对安全威胁相适应的体制编制。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以战区为基本构架,组建联合司令部,这是建构战区联合作战体制的基本形式。同时,重点加强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力量建设。优化就是调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重点是解决机构臃肿、头重脚轻、作战部队比例偏小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力量配置。▲(作者是济南军区某部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青岛原油泄漏有没有及时疏散民众?
  • 北京青年报:尽快填补废止劳教留下的制度真空
  • 朱少华:摸清“私邸”再谈官邸如何?
  • 南方都市报:正视小产权房问题 运动式清理非良方
  • 江平:对于未来改革抱有比较谨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