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中国梦”可与“中华道统”对接

2013年11月30日09:05  环球时报

  慕朵生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曲阜考察时称,要细看两本孔子典籍。一年前,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从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旨归的中国梦到对儒学典籍的提倡,笔者认为,这体现了执政者对于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所谓中华道统,是指儒家关于中国古代圣王之道传承统续的理论。近代以来,人们更多是将“中华道统”的问题,视为执政者是否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问题。

  有“打倒孔家店”、激烈反传统的历史铺垫,以及长期以来教科书式或意识形态化的教育和宣传造成的历史惯性,常使人们不假思索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封建、专制、愚昧、落后的代名词。但经历独立建国、继续革命、改革开放三大阶段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杂纠结之后,形势有了变化。

  新世纪以来,大陆学校和民间的国学热、读经热、私塾热、孔子热等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方兴未艾。最新也最具代表性的例证,是拟将教师节日期由无文化内涵的9月10日,改在身为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和中华文化象征符号的孔子诞辰日。

  中国梦理应与“中华道统”对接:首先,任何一个民族如蔑弃并割断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必然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难有民族复兴。其次,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强盛,中国人正在走出“事事不如人”、“拼命往西走”的心理阴影,重拾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大势所趋。第三,全球化越是深入,民族性越是凸显,本土文化无疑是呵护民族特性和表达民族诉求的最重要资源。第四,两岸政治内耗稍息,但文化竞争愈烈,马英九已有台湾要做“中华文化领航者”的倡议,大陆不会将此道德优越感拱手相让。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和孔夫子并非水火不相容。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如哲学上的唯物论倾向和辩证法色彩、政治上的以民为本诉求、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主张等,尤其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无不含有某些社会主义的原始因子。

  当然,两者也存在差异,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这样的差异既丰富了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践的资源,也为人类文明拓展创新提供了一种可能。香港学者甘阳就曾提出“通三统”之说,即将孔夫子的传统(中华文化)、毛泽东的传统(社会主义)、邓小平的传统(市场经济),视为同一个中国的历史文明统续,从而构建了一种“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和实践形态。

  当此中华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且急需更上一层楼之际,我们如能以更加自豪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式接续“中华道统”,将有助于重新阐释自己的历史合法性,并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是旅美学者)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民晚报:老太太“讹人”的另一种可能
  • 环球时报:缓对美澳韩,将斗争目标锁定日本
  • 钱江晚报:复旦投毒案,道德感缺失的悲剧
  • 人民日报:“天宫”真是太空拯救者吗
  • 环球时报:中国航母尽可漠视美日压力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