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印度总统慕克吉到访“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分析称,此举可能再度引起中印局势紧张。笔者认为,印度总统此访除显示印方对该争议地区“拥有主权”外,更多是出于印度2014年新一届大选的需要。
对此,中方已明确表示立场: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维护双边关系大局,不要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举动,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边界谈判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既坚持原则又温和归劝”的立场值得赞赏。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中方的根本战略发点在于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大局。
尽管中印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已达成多种协议,但在边界问题未根本解决之前,发生争执、摩擦也属常态。不能因为出现个别矛盾就影响两国关系的基本格局。应该看到,中印关系不同于中日关系。
中印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印建交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印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共同基础,而且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半个世纪以来,中印两国虽有几次边界问题风波,但最终都能和平解决。今年年初渲染一时的“帐篷对峙”事件,同样经过协商得到妥善解决,不仅避免了一场新的危机,也为中印关系增添了正能量。这反映了中印双边关系正逐渐走向成熟,更为当今世界频发的地区冲突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目前,中印涉及争议的领土面积之大与问题解决之难,远非东亚各国领土纠纷可比。与日本对钓鱼岛争端所持的顽固态度与强占做法不同,印度承认中印两国边界领土存有争议。印方过去也曾一度坚持索要的领土都是“无可争议的”,甚至采取不容谈判的立场。但印方在80年代开始承认中印两国有大面积的争议地区,同意以“互谅互让”方式解决,并同中国开始了多年数次的边界谈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框架等方面已达成多方共识,为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妥善解决创造了良好基础。
再者,印度多年来一直实行不结盟政策,与各大国均持合作与等距离外交,不直接加入美国的军事联盟,这与日本拼命与美国合谋对中国实行遏制与对抗战略形成鲜明对照。中印两国总理本年内实行了罕见的互访,达成从经贸到边界的多项合作协议。毫无疑问,当前中印两国贸易和商业发展正处于自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2014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印共同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作为同样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机遇的两国,中印正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模式,成为相邻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但愿双方都能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不要让个别矛盾分歧或不当之举影响中印关系大局。
(陈峰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