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用公共资源帮小朋友圆梦,值

2014年01月13日13:53  海外网

  很佩服有些人,有一种“特异功能”: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事件,都能从中读出中国的“不好”。

  这不,江西新余有个小男孩,身患重病,前景堪忧。当得知小男孩有个当警察的梦想后,日前,媒体、公安、志愿者等多方合力,全城动员,让小男孩体验了一把当警察抓劫匪的情节。

  毋庸讳言,这件事的创意来自美国。前不久旧金山有个喜欢蝙蝠侠的小孩得了绝症,整个城市的人分工合作,为他营造了一个有关蝙蝠侠的梦幻世界。

  学美国的做法无可厚非,见贤思齐是古之良训。中国改革开放不就是很多方面向西方学习吗?人家有好的做法,为什么不奉行“拿来主义”?

  问题是,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全民合力帮小朋友圆梦的事情,美国能做,那是老外够浪漫,有激情,呵护儿童;而中国一旦做了,像新余那样,就是山寨,就是作秀,就是浪费公共资源。令人惊讶的是,持这种双重标准的人还不少。

  这次全城圆梦的行动,被质疑滥用公共资源献爱心,有人说光给这个小男孩献爱心是对其他小伙伴的不公平,甚至还妄加猜测这个小男孩“后台多硬”。先不论,这种观点选择性屏蔽了美国为小男孩圆梦也动用了公共资源的事实;单说我们,这场活动,其实体现了难得的儿童尊重意识,是在弘扬爱护儿童的美德。

  中国历史上缺乏尊重儿童的传统(其实外国也是,100年前,美国还有童工),在古人看来,小孩只是大人的附属品。所谓的“二十四孝”,在龙应台眼中,活脱脱一部虐待儿童史。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近年来残害儿童的新闻还少吗?儿童天生弱势,身有残疾的儿童更需要关注。除了捐钱捐物之外,精神关注更体现对儿童关注层次的提高。

  此次新余全城动员为小男孩圆梦,没有人因为这是一个普通孩子的心愿而忽视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么多人赠出玫瑰,社会将充满多少香气啊!而参与者、围观者都能通过这件事达成一个共识:一花一世界,帮助一个孩子就是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个共识统摄下,全城圆梦的活动声势越大,公共资源介入越多,就越能放大公益的示范效应,越能向社会传递爱心。启发民智靠教育,学校教育是一方面,社会教育也不能缺,而后者需要政府投入资源。如果能用这一件事撬动全社会对孩子的关注,那么这种投入就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值。

  奉劝那些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或是总爱用“阴谋论”去推测“内幕”的人:省省吧!少一些阴暗的想象、偏激的指责,多一些善意善行投入到你力所能及的事物中,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原标题:熊建:用公共资源帮小朋友圆梦,值)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徐静波:为什么我们还在“惧怕”日本?
  • 南都:汤唯被骗与智商素质无关
  • 新京报:香格里拉大火,有预见为何无防范
  • 环球时报:不要指望能将日本“批倒批臭”
  • 北青报:“副市长端盘子找座”如何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