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信息平台成摆设,事先是否认真评估

2014年01月12日02:19  新京报

  ■ 来论

  公共设施上马之前,应该多倾听民众以及业界意见,充分注重其实用性,把纳税人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8年前,北京市药监局大力建设“药品安全服务信息平台”,东城区作为试点,投资千万建设该平台。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信息平台都已经无法使用,有的被撤离,或被扔在不起眼的角落。昨日,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正在了解这一情况(据1月10《新京报》)。

  本用于服务民众,投资不菲的信息平台成了摆设,无疑让人感到心疼。这个事情让人联想到,媒体曾报道,一度风靡北京街头的“数字北京信息亭”,破旧损坏无人管,有些甚至被路人当成厕所。

  类似这种信息终端,遭到屡屡抛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信息终端上马过于草率,从设置到使用,缺乏认真的评估。

  以“药品安全服务信息平台”为例,据说该信息平台储存大量药品信息,公众可查询药品名字、批准文号、条形码等信息,也可辨别药品真假,堪称“电子警察”。但是,普通人上药店买药,最关心的是药的价格和功效而已,而且在正规药店,也很少担心假药的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信息平台,可能并不需要。

  而“数字北京信息亭”建设的初衷很好,体现出“智慧城市”的设计思路,但是信息亭的功能过于简单,信息过少,导致其实用性不足。有关部门此前曾表态,打算尽快对信息亭全部进行更换。但实际上,在这个移动互联蓬勃发展的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的数字信息亭,真没必要花换机的冤枉钱。

  其实信息平台(亭)被抛弃并非孤例,在我们的城市中,许多公共设施都遭遇过类似命运。这无疑提醒我们,任何一种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立,都应当审慎一些。设施上马之前,应该多倾听民众以及业界意见,充分注重其实用性,把纳税人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国华(职员)

(原标题:信息平台成摆设,事先是否认真评估)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吊丝、女神,以及中国崛起
  • 新京报:现在不好当,是有些官员过去太好当了
  • 南都:马云也许真能拯救12306
  • 王石川:季羡林骂教授
  • 中青报:没有严惩,曝光网络黄牛无异替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