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富省可敌国”中国高兴不起来

2014年01月24日08:15  晶报

  曹林

  年底年初是算账的时候,“富可敌国”这个词近来在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些媒体高调地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没降下来,GDP不断飙升,一些省份的GDP甚至超过了一些富国,比如有的富省GDP已经直赶排名世界第十五的韩国。“富省可敌韩国”的大标题洋溢着大国崛起的自豪感。

  中国人有比拼财富的传统,“富可敌国”这个成语源于《汉书》,形容一些土豪的钱很多,私人拥有的财富甚至能与国家相匹敌。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历史,落后怕了穷怕了,形成了中国人与世界进行比较的焦虑,与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比,与邻居富国日本韩国比。

  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最流行的口号就是要“赶英超美”。改革开放后,开始是追赶亚洲四小龙,把韩国当成追赶目标;然后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整天与美欧日的GDP比较。2012年终于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后,因为跟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追赶美国不是一两年的事,虽然报道称“中国经济总有一天会超过美国”,但总体觉得这样比已经没啥意思了。然后现在又换了一种比法,拿一些富省跟一些富国比较来凸显优越感,于是有了“富省可敌韩国”。

  一些媒体热炒“富省可敌国”,这种渲染并没有在国人中引起那种大国崛起的傲视感,相反,多是批评和反思的声音。这种反省见证了国人的理性,已经过了那种迷信、迷恋与崇拜GDP的阶段,意识到了GDP背后的问题。

  虽然中国人过去曾经非常迷恋GDP,但如今已经过了那种迷恋的时期,而越来越理性。很多政府官员还在崇拜GDP,可老百姓看到的却是问题。很多网友都是从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富省可敌国”的,一个网友的质问激起了很多共鸣:庞大的GDP下老百姓的收入占多少呢?只是一小部分,如此“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富可敌国”,值得夸耀么?靠卖地和炒房支撑起来的GDP,有什么好自豪的?

  普通老百姓是拿自己的感觉说话,抱怨空气越来越脏了,雾霾越来越常态,水中的怪味越来越刺鼻,批评GDP又不能当饭吃,我们不能陷入一边开着宝马一边吸着雾霾的悲惨境地。而专家是拿数字说话,著名的专栏作家叶檀列举的数字很有说服力,她说:2012年,中国人均GDP是0.6094万美元,美国5.1689万美元,日本4.65万美元,韩国为2.2590美元,当年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12%、日本的13%、韩国的27%。按照人均计,中国的经济增速并不高,人均创造的产值远不如发达国家。

  前几天一家外媒的报道刺痛了很多中国人,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很刺眼:环境污染将让中国房地产变得一文不值。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被很多中国网友转发:无论中国的房地产存不存在泡沫,如果污染继续恶化——如果年轻人选择出国,而不是居住在污染的城市,它都有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这篇评论说的仅仅只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如果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统计水分、环境污染之类让国人头疼的问题叠加在一起,更将“富省可敌韩国”这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击得粉碎。在“我们一个省的GDP就能顶个韩国”这个似乎能让人膨胀的比较面前,中国真的膨胀不起来,中国人高兴不起来。

  GDP高了不是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觉得那个数字跟自己没有关系,就是坏事了。当下的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觉得这个数字跟自己有关系,藏富于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是每个人的梦。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过度崇拜GDP的问题,努力弱化对GDP的追逐,弱化排名和竞争,比如广东早就提出“不在意其他地方GDP会赶上广东”,这种面对GDP的理性更需要制度的支撑。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官员闹绯闻,中法态度天壤之别
  • 广州日报:“人减半不影响运转”当有制度性反思
  • 环球时报:私营香港《明报》换总编,怎能怨中央
  • 现代快报:“2万亿误差比重不高”,这是什么话?
  • 熊丙奇:南科大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