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读报,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个区教育局规定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孩子都要学“国学”。幼儿园的孩子得读《弟子规》和《三字经》之类,小学生得读《大学》、《论语》和《中庸》等等。
报上讲,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学了半年,街坊邻居都觉得他很了不得。孩子的爸爸告诉记者:“有一次因为他不听话,我正举手吓唬要打他,结果他脱口而出《弟子规》里面一段不可打人的话,把我和他妈妈都震惊了。我们觉得,虽然孩子还这么小,但以后在他面前也要注意礼仪形象。”
我也震惊了。
《弟子规》分明讲父母可以打孩子:如果父母有错误,孩子要好声好气去劝告。要是父母不听,等他们心情好了再劝。还不听,就哇哇痛哭,挨父母打也不抱怨。原话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挞无怨”讲得太清楚了,不但孩子错了父母可以打;即使孩子是对的,父母也可以打。孩子挨揍还不能闹。
那位爸爸应该狠抽孩子的屁股,让小家伙见识一下“国学”的真谛。
也许幼儿园和学校应当首先告诉学生,“国学”的讲法是从哪来的。这事说出来,有些人会吓一跳:“国学”是洋货,而且一开始是用来贬低中国文化的。
18世纪初,一些自大的日本人认为,本土文化比中国文化好,主张推崇日本的“国学”,贬低中国文化,“清除汉意,巩固和魂”。后来“国学”又被用来抵制西方对日本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的中国人不喜欢西方传来的思想,就模仿日本“国学”的讲法,说我们祖上的学问有多了不起。
把这讲法搬到中国,有几位先生出过力,其中一个是晚清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吴汝纶。1902年,他奉朝廷之命去日本考察教育。日本学者古城贞吉送给他一句话:“勿废经史百家之学,欧西诸国学堂必以国学为中坚。”
很多研究者认为,“国学”的讲法传进中国,跟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但古城贞吉的讲法不合事实。
“欧西诸国”当然包括美国。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政府不能建立任何官方学说。美国没有“国学”。那里的公立学校不能特别支持任何一个思想流派。理由很简单:政府应该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如果支持一家之说,就会使其他派别处于不利地位,违反平等对待所有公民的原则。
教会学校可以宣传自己教派的观点,但它们是私立学校,按美国法律,属于公民的自由结社。私立学校传播某种学说,是公民的言论自由。可是,政府不能直接支持私立学校,不然就是偏向一个派别,会被告上法庭,被判违宪。这样的官司不可胜数。
“欧西诸国学堂必以国学为中坚”是无稽之谈。
现在大家讲的“国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汉族传统文化。中国有很多不同民族,即使在汉族里也有很多不同思想。有些人信道教,有些人信佛教,有些不信教也不赞同儒学。宪法规定,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人人都有信仰自由。私立学校当然可以传播儒家的教诲,但公立学校属于全体人民,没有道理特别支持人民中的一家之说,不能要求全部孩子都信奉孔夫子。
如果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是“国学”,不同的文化流派就是“非国学”,就低人一等;批评儒家就成了“反国学”,后果更严重。这显然违背公民平等、信仰自由的法律。“国学”的讲法恐怕不能再用了。
我绝不反对儒学教育。我接受采访时,呼吁过尊重私塾教儒家经典的权利。私立学校可以要求学生遵守《弟子规》。学生喜欢,就报名入学;不喜欢,就退学走人。公立学校也可以讲孔子的主张,但只能将它当作百家争鸣里的一家之说。如果把全体人民共有的学校变成一个派别的结社,那就不合适了。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原标题:[个论]袁征专栏:规定幼儿园孩子学“国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