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失去秩序,民主将成危险源

2014年02月18日07:20  环球时报

  丁 刚

  10年前,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对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做过一个计算。他说,全世界有半数国家实现了民主,但22个阿拉伯国家却不在其中。10年后的今天,不知这位学者是否还有兴趣做这样的计算。

  的确,按照美国的标准,民主队列中的阿拉伯国家又多了几个。但三年前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却让民主多了一层令人疑惧的色彩。昙花一现的“革命”之后,是迄今仍未看到春意的漫长寒冬。

  这种疑惧心理也感染着西方。澳大利亚《世纪报》最近刊文称,2014年将是人类民主的“大年”(BIG YEAR),将有40多个国家举行不同形式的选举。放到10年前,这可能会让不少西方人士兴奋,但今天的这些“民主选举”,却让文章的作者产生了一种“危险之感”。

  这不是民主第一次与危险联系在一起。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在多年前就说,“我们可能酿成大错的行事方式之一,就是想要去发展民主社区的概念,将世界人为地划分成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这会比国际政治的自然发展方式衍生出更多的问题。”这位资深外交家据此认定:这是“非常危险的方向”。

  局势的发展也在证实,危险这个词用得并不过分。在孟加拉,年初的议会选举投票期间出现大规模动乱,至少造成十多人丧生,120多个投票站被纵火。紧接其后的泰国,因投票被反对派干扰至今仍无结果,整个社会陷入一触即发的尖锐对立中。

  “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三年,世界见证了由于盲目移植西方民主模式所带来的太多混乱与无序、太多冲突与暴力。其实,老百姓害怕的不是民主,而是没有根基的民主、没有秩序的民主。泰国学者蓬苏迪拉克在分析曼谷局势时,就此提出了“民主失序”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衡量民主的质量。质量高的民主是与良政携手共进的,是与秩序相辅相成的。反之,民主则有可能为失序提供滋生的空间。

  在一些失序的国家里,民主正在成为自己的牺牲品。他信和英拉政府中的腐败现象的确损害了民主,但用政变和街头运动的形式推翻经过民主选举上台的政府,则是对民主更大的伤害。埃及靠选举上台的穆尔西有不民主的一面,但将其推翻后也并没有带来民主。

  民主并不自然带来有序,但失去秩序,民主肯定是无根之木,是危险之源。西亚北非那些发生了革命的国家,以及伊拉克、阿富汗、菲律宾等很多被视为卷入西式民主浪潮的国家,都是在没有很好地解决秩序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开始了民主植入的进程。西方民主的很多功能一下子被“无限放大”。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类似的突然进入西式民主进程的国家中,民众因长期深受不民主痛苦,对民主有极其强烈的渴求,很容易接受那些来自西方的民主灌输,甚至有些精英将这样的混乱视为“民主的前奏”、“民主必然要经历的折磨”。然而,这些将西方民主奉为圭臬的精英们忘记了西方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多年前的断言: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一秩序,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很难进行。对这些国家来说,真正的危险在于,重新建立秩序要远比简单照搬一个民主体制困难得多。他们希望看到的民主之树,将不得不在一个长期失序的环境下生长。▲(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向美国务卿“要自由”,好萌的表演
  • 法制日报:扫黄也要扫除舆论杂音
  • 环球时报:冲票房纪录比国外获奖更值得喝彩
  • 人民日报:不妨让老年人再社会化
  • 东方早报:不能让公务员变“公务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