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朝鲜经济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2014年02月21日07:26  环球时报

  梅新育

  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轻视朝鲜经济。其实,我们不宜因为朝鲜这些年遭遇的经济困难而低估该国经济潜力,特别是不要低估这个国家发展开放经济的潜力。朝鲜这些年的经济困难并非主动闭关锁国所致,而是暴露了开放经济和石油农业的风险。须知,朝鲜经济本来并不封闭,而是相当深入地参与了前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分工体系。

  在工业领域,朝鲜比中国更早完成工业化。早在1970年,工业在朝鲜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已经达到65%;同年中国GDP构成中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为40.3%,其中工业所占比例为36.6%。在单个工业部门中,最突出的是朝鲜化纤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中国。著名的咸兴二八维尼纶厂1961年投产,1970年化纤就占纺织品70%以上;引进日本设备的北京维尼纶厂1967年才投产,但产量规模长期比不过朝鲜同行。

  在农业领域,根据中国学者温铁军提供的数据显示,到上世纪80年代,朝鲜已装备6万台拖拉机,从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人均年收入900美元。90年代中期以来,朝鲜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显示,2010年朝鲜大米、玉米等粮食产量仅452万吨。但在朝鲜外部贸易环境正常时,其粮食产量1976年便达到800万吨。即使在苏联已经解体的1993年,由于外贸体系尚未彻底破坏,其粮食产量仍然创造了913万吨的最高纪录。

  在工业和农业都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朝鲜城市化人口比例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达70%。与此相对应,1978年我国城镇化人口比例为17.9%;2011年末为51.3%,首次突破50%大关,但仍未达到朝鲜30年前的水平。

  不过,由于苏东剧变,朝鲜原来参与的国际分工体系崩溃,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特别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使得朝鲜人丢掉了传统的农业技术。剧变导致其石油来源大部分断绝,农业顿时陷入全面困境。

  尽管如此,在严峻军事威胁下经历近20年经济冲击和封锁而仍未发生大规模动乱,反而在航天、核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开发方面取得进展,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朝鲜社会的凝聚力,也显示这个国家在渡过难关、与西方大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具有经济复兴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朝鲜人力资源基础相当不错,这是一个继承了上千年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普及教育与医疗卫生保障双重传统的国家。多年来朝鲜一直保持着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100%的纪录,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定义的“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此项指标平均也只有93.2%。美韩方面屡次声称朝鲜网军威胁巨大,将多次重大网络故障归咎于朝鲜网军。这些指责不乏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朝鲜在网络技术发展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富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上,任何个人和国家都不能指望永远不遭遇危机冲击,只有勇气、奋斗精神才是应对危机的最可靠支柱。以朝鲜政府拥有的较强动员能力,待到朝鲜彻底渡过经济危机、国际环境正常化之后,这个教育普及、人民勤奋守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完全有可能成为外向型制造业领域的一支强劲新军。▲(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只有“走廊医生”一人好这个逻辑可疑
  • 环球时报:乌克兰,继续流血的苏联解体伤口
  • 环球时报:规定内地访香港人数,好自私动议
  • 洪巧俊:东莞“小姐”的诱惑,一年收入抵过十年打工
  • 新京报:冀文林身后的腐败权力网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