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红包泛滥关键在医患信息不对称

2014年02月22日07:40  法制日报
任何协议都不能抵御红包暗流,唯一的途径就是将医患关系透明化。 任何协议都不能抵御红包暗流,唯一的途径就是将医患关系透明化。

  从5月1日起,患者住进二级以上医院24小时之内,将收到一份《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院方将郑重承诺廉洁行医,不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贵重礼品(2月21日新华网)。

  签订协议拒绝红包暗流,如此动作真能解决红包问题么?对于患者来说,给医生塞红包可能并没有太多行贿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医生尽职尽责,救助自己的亲人而已。对于医生来说,拒绝患者的红包有时候不代表真是自身清正廉洁,而收红包也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钱,有时候不收可能会被划入“不入流”的行列,至少在患者心中或许会如此。不难看出,红包之所以成为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信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死穴”在于医患信息不对称,所以,只有找准红包存在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方能为红包泛滥画上休止符。

  从这次卫计委整治红包的举措来看,一个不能否定的现实就是之前的整治效果不明显,否则也不会现在继续加强整治力度。而之前的整治措施不可以说不严厉,2013年12月24日,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其中提出,“严禁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今年1月2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卫生和计划生育单位工作人员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中针对当前反映强烈的医务人员收受患者红包,专门作出针对性规定,突出强调廉洁从业纪律。而这仅仅是近期的两项规定和整治举措,如今再用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医患双方拒绝红包,是用组合拳的方式消灭红包。

  不过,既然一轮一轮地治理红包,为何总是不见效?其实,问题的真正所在,即红包的“死穴”并非仅仅是职业操守问题,更多的是缘于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进入医院救治,总是希望医院能够尽心尽力,详细告知病情、治疗措施以及收费情况、医疗成本等等。但很多时候,有些信息患者要么是难以获知,要么是语焉不详,自然对医生、院方产生了不信任。如果患者能够轻松完整获得医疗信息,红包自然就会消失,该怎么治病怎么治,该支付多少费用就支付多少费用,而不存在患者和医生之间私下的交易∩以说,只有让医疗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经得起检验,实现医患互信,才能让红包彻底消失。

  话又说回来,纵使签订这样的拒绝红包协议,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还是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而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患者偷着给医生送红包,到底谁会知道?谁又能举报呢?患者自然不会举报,而医生也不会举报,其他人又几乎没有知道的可能,那么,协议本身岂不是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任何协议都不能抵御红包暗流,唯一的途径就是将医患关系透明化,否则,恐怕都是隔靴搔痒。

(原标题:红包泛滥关键在医患信息不对称)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刘汉黑社会团伙有何权力靠山
  • 环球时报:刘汉案再证“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环球时报:乌克兰因颜色革命走上“不归路”
  • 南都:刘汉案警示法律底线,不可逾越
  • 人民日报:反腐打黑,除恶务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