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说美国放弃互联网管理权,还太早

2014年03月17日07:23  环球时报

  沈  逸

  美国政府14日表示,正在考虑向一个基于“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组建的机构,转交对互联网号码与名称分配当局(缩写为ICANN)的管理权限。ICANN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职能是协调对全球域名系统的技术管理,其中一部分是根据从美国商务部获得的招标合同,行使互联网号码与名称分配的职能。这种职能管理的对象,是被称为全球互联网最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的域名解析系统,以13组顶级地理域名服务器,或者称为“根”服务器,为主要管理对象。在ICANN的运作过程中,其重要的权限是对根区服务器文件进行编辑和修订。这种编辑和修订,在得到美国商务部通讯管理局同意之后,会直接影响到全球大概384台顶级地理域名服务器(包括主服务器和相应的镜像服务器)。

  ICANN的成立背景是整体上互联网不可阻挡的商业化趋势,要求一个至少在形式上独立于美国政府的第三方,来控制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如域名解析系统和顶级域名服务器,在政治和心理上,安抚那些即将加入全球网络空间的国家,证明并凸显网络空间的政治中立,以及全球公益产品的属性。

  ICANN最重要的管理对象,是13台顶级地理域名服务器。根据官方公开的资料,这13台主服务器中,10台位于美国本土,分别由弗里孙公司、南加州大学、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部、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等管理;2台位于欧洲,由瑞典netnod公司及伦敦的欧洲网络资源协调中心管理;1台位于日本。

  对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镜像,通常建设方式是合资,比如弗里孙公司要和某个亚洲国家建设根服务器镜像,那么亚洲国家提供的机房和接入条件,服务器由弗里孙公司提供和管理维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这次选择提出“放弃”对ICANN的管理,更多是表现出一种政治姿态,以挽回在斯诺登披露“棱镜门”之后对美国形象造成的伤害。为全球所有亲美的媒体,提供作为形象修补的材料,“证明”美国无意独占互联网,或者在网络空间追求某种霸权。从初步的反应来看,至少已经有了效果。

  美国真正谈得上放弃的,是每隔若干年就要重新进行一次的由美国商务部通讯管理局展开的招标。但这种放弃被美国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条件:不可以是“主权国家”或者“政府间机构”接手,也就是说,不可以交给联合国,不可以交给国际电讯联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放弃了商务部对ICANN的直接管理,但只要是美国的公司在最终的“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中占据优势,那么美国政府就可以天经地义地用美国国内法去管理这些美国公司,从而实质上继续保有管理权限。而且,美国政府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说过,美国的NASA、国防部、陆军研究实验室也要放弃对e、g、h这三组地理域名服务器的实际管理。

  当然,“放弃”两个字出口之后,哪怕说的是“打算放弃”,毕竟还是开了个口子。其他有志于建设网络强国的负责任的行为体,面临如何把握这个开了一条缝的机会之窗,把自己的公司、技术专家,以各种方式,纳入到新的体系之中。这场竞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揭示着未来网络空间不同行为体之间竞争合作的新模式。做好准备的,积极投入的,将获得比较优厚的回报,当然,这需要实力、能力和意志的有效结合,是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又一次重要的考验。▲(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学者)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京华时报:缺乏职业尊荣法官难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