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中国经济如何完成“高难度动作”

2014年03月14日14:03  海外网

  3月13日,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就经济问题答记者问表示,“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之所以说是高难度动作,原因在于自去年以来,经济领域的GDP崇拜终于开始被解构,而与基础民生息息相关的就业、环境治理等问题被摆到了政府工作的中心位置。同时,外部环境也远非稳定。美欧的经济复苏仍低于预期,而多数新兴经济体则因美元回流而面临市场动荡的严峻考验。此外,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挑战也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政策的平衡点确实很难选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5%左右,如何实现并接近经济增长的目标,国内外普遍关注。

  好在,以改革为先导,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下对了“先手棋”:强调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无需刺激,厘清了市场对于政策前景的迷思,使得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趋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空间,并使“负面清单”管理的全新监管模式成为可以普遍适用的改革方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发育的门槛,大大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李克强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提供了一组数字:去年新注册企业增加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达到十多年来最高值。这些都反映出政府自身改革的能量。

  当然,仅仅下好了先手棋,还不能保证今年乃至以后经济就可平稳增长。创造这样的经济增长态势,还需要下好中国经济的后手棋。事实上,尽管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局性的改革局面已经打开,但是,改革红利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许多积弊仍然或显性或隐性地成为束缚经济的绳子。

  比如,由于经济禀赋和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地方政府仍然不得不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行政资源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明确的操作路径。

  又如,传统行政惯性仍然动力强大,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仍然牢固。在这种情况下,划清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并非易事。即使权力在表面上退出了应该退出的领域,仍然可能改头换面进入并试图主导市场资源的配置,保持其原有的“寻租权”。

  再如,面对已经成为中国产业阶级中坚力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尽管已经获得了“进城”权利,但是如何能在城里留下,仍然难以突破旧有制度和管理思维的屏障。这不仅会迟滞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也会迟滞数亿人成为现代消费者的进程,从而让经济增长主要由内生型动力带动的调控目标,变得遥远。

  下好中国经济的后手棋,需要韧性的改革才能赢得实施空间,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就像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所说,“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好在政府在去年发力,已经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关键是,如何踏准已经标好的路标;而一旦踏准了点,经济增长的新局就将豁然开朗。

  (徐立凡,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公务员涨薪不应被误读
  • 环球时报:俄罗斯这次真让西方成了纸老虎
  • 京华时报:马航失联事件开不起国际玩笑
  • 新京报:给没病孩子吃药的 幼儿园才“有病”
  • 京华时报:晋济高速爆燃何以才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