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什么是“贴近老百姓的GDP”

2014年03月14日09:36  新浪评论

  “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中外记者所提出的、涉及广泛内容层面的问题作了回答。

  从见面会上的问答不难看出,中外记者关注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经济问题,尤其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对待7.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这并不难理解:经济增长关乎民生、就业,而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经济增长和金融债务安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等关系如何平衡,又涉及到政府治理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和角度。

  在回答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相关提问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是“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是有容忍度的”,表示“不片面追求GDP”,并强调“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需要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那么,什么是“贴近老百姓的GDP”?

  在具体谈到经济增长问题时,李克强总理谈到“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而不再提及往年曾常常提及的“保增长”,这表明,政府年内将不会为强保经济增长率不低于某条“底线”,而付出深化改革措施停顿、产业结构调整放缓等代价,也不会为片面追求GDP增长数据而不惜加大政府投资规模,以背负更大债务风险,积累更多危险金融泡沫的代价,去刺激经济增速上零点几个百分点。

  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改革、追求可持续发展当作今年工作的重点,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就经济增长率问题的表态,是对这一重点的进一步诠释。很显然,“贴近老百姓的GDP”,就是从长远、根本上更符合公众利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政府看来,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远比GDP增速本身更重要的层面,在二者之间优先前者,就是“贴近老百姓的GDP”。

  但在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的重要性,很显然,对政府而言,能否确保足够的就业率,确保民众成为深化改革的受益主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得利人,将关乎社会的稳定,也将直接决定深化改革和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只有确信自己会成为改革和调整的最终受益者,而非再次成为深化改革的牺牲品和代价,老百姓才会无保留地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付出热情和支持。顺应老百姓的关切,在深化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切实照顾到他们的实际利益,就是“贴近老百姓的GDP”。

  不论保就业、惠民生还是增收入,都和GDP的增速有必然的、密切的因果关联,从这个角度讲,“贴近老百姓的GDP”绝不是不要GDP,有弹性的年度增长目标,也不是形同虚设、可以不管不顾的年度增长目标——在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容忍度,是“高一点、低一点”,可不是“高一截、低很多”。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公务员涨薪不应被误读
  • 环球时报:俄罗斯这次真让西方成了纸老虎
  • 京华时报:马航失联事件开不起国际玩笑
  • 新京报:给没病孩子吃药的 幼儿园才“有病”
  • 环球时报:菲律宾耍无赖侵占仁爱礁就该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