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大人物”抢车位?别“因小失大”

2014年04月14日09:27  新京报 收藏本文

  无论是谁,现实中和他人发生纠纷都难免,但就事论事,依法应对矛盾,才是理性态度。展示权位、仗势欺人,结局往往是“因小失大”的多。

  昨天,一位实名认证的微博网友,发布了一条“抢车位”的信息,引发很多关注。

  严格说来,这则信息只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未必代表全部的真相。但因为里面突出了“大人物”的身份和嚣张言行,引起了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谴责。有网民根据照片中的人像和车辆证照信息,指向某部委司级官员。因为两张人物照片存在很大相似度,更激起了网民的怀疑和愤怒。这位官员是“躺枪”还是确为当事人,需要他本人或公安机关来澄清。

  如果确实是“大人物”参与纠纷,就很值得反思。类似事件,其实已经不是第一起。本来只是一点小摩擦、小纠纷,因为当事人特殊的身份或不当言辞,引起网络围观,激发舆论愤慨。当小事闹成了大事之后,不管“大人物”有理没理,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伤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还有其背后的部门公信。

  就此事而言,真相仍有待权威部门消息。但网络舆论如潮批评,对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再一次提醒:无论是谁,现实中和他人发生纠纷都难免,但就事论事,依法应对矛盾,才是理性态度。如果想动辄展示自己权位,甚至想仗势欺人,在新媒体时代,结局往往是“因小失大”的多。以为“大人物”就可高人一等,这已是最容易刺激公平焦虑的一种心态,谁要再往网民的“枪口”上撞,那才是活该。

  当然,此前也不乏这样的案例:社会上有一些人本身不是什么公职人员,却往往冒充有权力、有背景的,企图狐假虎威,对这种浑水摸鱼、恶化官民关系的,网民也该保持警惕和谴责,严重的则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后也需提醒的是,作为诉诸网络投诉的一方,也要讲事实、拿证据,一旦置于公共舆论空间就要经得住法律和事实的推敲,如果通过虚构事实、挑逗官民关系来达到自己维权目的,最后只会得不偿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原标题:“大人物”抢车位?别“因小失大”)

(编辑:SN093)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自来水苯超标,延迟通报有理?
  • 刘海明:公务员怨妇化为哪般?
  • 北青报:“包围巡视组”是最该巡视的严重问题
  • 中青报:航空公司该如何回应“飞机等领导”
  • 人民日报:反腐也需“精神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