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斌:日本“失忆症”讳疾忌医病入膏肓

2014年06月12日14:23  海外网 收藏本文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文学家老舍先生就说,日本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这是其必然失败的原因。现在看来,1945年的几乎亡国灭种,并没有让日本当政者改掉这个毛病。如此根深蒂固的行为特点,从其对待侵略历史的态度中可见一斑。

  日本政府很敏感,以至于有些神经质地反应过度。前段时间习近平主席在访德演讲中提到日本的侵华史实,其居然表示不满;现在中国以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的文献档案申请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其又莫名其妙地提出抗议。日本自己忌讳侵略历史,主动患上“失忆症”,却妄想中国也忘记它,这也太荒唐了。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一直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对于中国来说,历史上挨打的事如果忘了,那么未来的方向也就迷失了。

  为了消除历史问题的影响,日本政府选择的是百般抵赖、矢口否认的态度。这样做,是需要一些小聪明的。日本对历史污点的回避甚至美化,花样之繁多,手段之巧妙,经常令人刮目相看。例如,一些政治家、学者经常打着学术的幌子,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上将水搅浑,以偏概全,混淆视听。他们纠缠南京大屠杀的确切人数,好像比三十万多一个或者少一个就是捏造事实;他们费尽心思研究谁在卢沟桥事变中打了第一枪,仿佛日军只要不开第一枪,该事件的性质就完全不同。再例如,中国一提历史问题,他们就断言中国别有用心,是在打历史牌,其中的是非问题却被刻意忽略。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他们获得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但另一方面也适得其反,历史问题“越描越黑”,历史问题的阴影在他们心头越来越重,越是讳疾忌医,就越容易病入膏肓。

  在如何化解历史恩怨问题上,日本缺乏大智慧。中国道家有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要想让中国忘记,日本必须铭记。可是,日本当政者的心胸、眼界乃至涵养,无法看到这一点,更无法做到这一点。或者,退而求其次,日本可以保持沉默,这样问题不至于扩大,甚至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淡化。可是,对此,日本当政者又没有足够的定力。任何国家和个人都要面子,都需要尊重,问题是,如何获得它们?佛教所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适合当今的日本政府:只要痛痛快快承认侵略历史,不再执迷于不光彩的过去,就会获得真正的面子和世界范围的尊重。只有承担了侵略战争的责任,才能放下侵略战争的包袱。

  (张跃斌,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的强盗逻辑——我可以屠城,你不能出声
  • 扬子晚报:副书记换人质 为官就该“敢担当”
  • 青年时报:狗肉之争的底线是法律
  • 钱江晚报:基因论是对夺刀少年形象的伤害
  • 环球时报:日本如获核弹早晚向美国“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