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筑牢堡垒、强基固本,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活力,党的领导才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生日来临前夕,“基层党组织”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有两组数字值得关注,一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74.1%的网友认为身边的党员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二是69.1%的网友表示“看到或感受到”党员干部在遵守纪律方面的新面貌。这两组数字,耐人寻味,既表明现实的问题,也体现了改进的成效,更说明基层党组织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再接再厉。
带着“问题意识”搞党建,始终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细数“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表现,有的同志党的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党务,甚至以“业务型干部”自居,而忘记了自己首先是党员;有的不重视党的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导致党建工作、组织生活、民主集中制等严重弱化……凡此种种,令人警醒。
在个别地方,“工作队召集党员开会,若带了慰问品,参加的人就多;没有慰问品,参加的人就少;安排工作,响应者寥寥无几。”“一位年过70的老党员告诉笔者,他们一年没开一个会,就是三年一届的村党支部改选才通知他们去投个票、吃餐饭,算是开了会。”听听来自群众的呼声,值得重视反思。
毛泽东早就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为刚性的组织纪律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否则,没有纪律性,规模再大也只是乌合之众;缺少组织性,人数再多也不过是散兵游勇。任由党员干部各自为战、基层组织一盘散沙,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发挥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作用?如何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是贯彻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果缺少组织和纪律的保障,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行动能力,更遑论实现“服务型”的目标追求。
从嘉兴南湖的一只小船出发,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今天,置身“转型期”的社会语境中,管党治党也面临着新课题新挑战。不管是流动时代的党员管理,还是市场经济下的组织建设,抑或是社会转型期的适应性变迁,都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为党的领导筑牢“基层堡垒”,最重要的是树立党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各级党委应该切实肩负起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这样才能避免只抓业务、不抓党务,才能保证党建工作有人去盯、去促、去管。着眼当前,需要用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作为反“四风”的紧迫任务,强化执纪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不让纪律成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李大钊曾说,人类的生活整个的纵向去看,便是历史;横向去看,便是社会。我们党从纵向来看,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云激荡;从横向来看,也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筑牢堡垒、强基固本,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活力,党的领导才更加坚强有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