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学生选择权不能止于不分科

2014年09月20日09:46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作为全国进行高考改革试点的两个省市,上海、浙江19日同时公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的改革方案。两地《方案》都明确了从2017年开始,文理不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两地有关负责人也都指出,改革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学生选择权是否能真正增加,高考压力和焦虑会否减轻,还要看改革的走向,需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坚持扩大学生选择权。而这又将取决于高校的录取制度以及中学对高考改革的应对与思维转变。

  按照《方案》,大学在招生时,每个专业最多可提三门学科要求,比如物理、化学、生物,而学生只要满足物理一门即可,选物理、历史、地理也可报,这当然扩大了学生的选择面,但要注意的是,在一门学科的要求之下,其实也把学生分为偏文和偏理。因此,对于高校的录取规则,比较理想的是,学校不提任何学科要求,但这需要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配套。

  而中学能否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主要受制于两方面:一是中学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根据《方案》,理论上中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达20个学科组合,并可文理混搭。但中学有足够的教师吗?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大多学校能开出10个组合已经不错了;二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假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就限定学生选某一科目组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和过去文理分科就没有什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和上海《方案》,给自选三门计等级,每一等级之间差3分,这很可能会引发焦虑。按照浙江这一方案,一名学生90分计为A+,89分计为A,本来只差一分,却在高考中差了3分。或许有人会说,这可以矫正每分必究,可问题是,最终录取时还是看总分。

  而恰恰是计算总分,进行一次集中录取,会最终限制学生的选择权,让通过科目组合设计扩大学生选择权的设想踏空。

  改革不能停留在良好的愿望,看上去很美,必须要有实际成效。在高考改革推进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科组合。对中学而言,政府必须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保障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对大学而言,则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淡化文理分科,推进文理融合、学科交叉。

  高校和中学应针对高考改革方案,积极思考本校的改革,融入高考改革。而更重要的是,还要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改革思路,推进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让学生有更大的生长空间。▲(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高考改革 分科 选择权 学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苏格兰公投是西方体系的梗塞信号
  • 专家解读葛兰素史克30亿巨额罚金 这算仁慈的
  • 环球时报:官员自杀原因高度个性化,须慎猜
  • 京华时报:给孩子把尿检验大人的节操
  • 环球时报:自虐心态的精神根源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