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悟:中国“治网之道”新思路

2014年11月22日14:48  中国新闻网 收藏本文

  人们对“互联网深刻改变古老中国”津津乐道,却常忽视另一个事实:中国对互联网独特的发展和管理逻辑正在重塑世界互联网版图。

  这不仅是指6亿多中国网民和腾讯、百度等中国公司在改变互联网生态,更体现在被一些西方人指责的“中国治网方案”正引发世界的再思考,中国特色的创新为互联网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以追随者姿态“触网”的中国,已处于互联网浪潮之巅。

  这一年的“中国网事”搅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全球受益;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全美融资额最大的IPO诞生;“双11”购物狂欢也首次从中国走向世界。

  今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前十位中一半是互联网企业家;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6个来自中国,包括不到3岁就拥有4亿多用户的微信。从模仿、改造到超越,中国互联网发展愈发活力四射。

  一些对中国互联网颇有微词的西方人士感到诧异:为何中国能创造出这么多互联网奇迹?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世人所见,背后的治理功不可没,西方要放弃高高在上的态度,关注中国互联网治理中的发展创新。”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杜跃进说。

  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新元年启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最高领导人亲自担纲,集中统一领导互联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阐述了他的网络观: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在浙江乌镇,中国举办了被称为“互联网达沃斯”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治理是核心议题之一。

  浙江是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是中国互联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或许是读懂中国互联网治理逻辑最好的地方。而选择在水道如蛛网般交织的乌镇举办互联网盛会,似乎象征了自古就善于治水的中国人也希望和世界共同探寻更好的互联网治理方法。

  与西方一些国家追求互联网“绝对开放”不同,中国在促进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时,也始终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安全与法治,强调管理。

  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中国治网“操盘手”鲁炜以“做客论”阐释中国网络开放与管理:“中国历来好客热情,但谁到我家做客,我是有选择的。我没有办法改变你,但是我有权利选择朋友。”

  斯诺登事件已经表明,“绝对自由”并未带来互联网的绝对安全。在全球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的今天,美国式的网络自由可能造成对主权和隐私的侵犯,以及对互联网开放的威胁。有预测称,各国为反监听而设防,将让互联网走向封闭与分裂。

  习近平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说:“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他还强调:“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

  与会的美国战略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姆斯·路易斯认为,各国都应对各自的互联网空间拥有主权,也要遵守相应的国际义务。

  事实上,世界至今仍然没有公认的互联网治理“圣经”,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在探索。

  在义乌参会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说:“中国和西方都管理网络,差异在于管理的方式。”他认为,欧美偏好事后管理,中国强调事前管理。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首席执行官法迪·切哈德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告诉新华社记者,全球互联网治理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如何在设立统一规则的同时切实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体系,解决各地不同的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主办此次有世界各地1000多位互联网领袖参加的互联网大会,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互联网治理采取更为开放的思维,但更应重新思考中国治网之道的,理应不只中国自己。(完)文丨桂涛、曹凯、南婷

 

(编辑:SN146)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联合国提议“审判金正恩”是荒唐的
  • 今评媒:将军府主人谷俊山的官场之道
  • 解放日报:打小偷为什么不可以
  • 人民日报:退学北大上技校勇气背后的追问
  • 环球时报:“严打”需反思,但不能一否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