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刘雪松
“楼亲亲”不过是中国房产开发、尤其是动迁安置类住房没打“马赛克”的一个缩影。这种房子,有病是正常的,没病才不正常。
事实证明,中国人建一个比萨斜塔,一点不比意大利人笨拙。这一点,住在上海浦东心圆西苑两幢斜楼里的居民体会最深。入住仅2年的动迁房,因为17和18号楼发生倾斜,两幢大楼大大咧咧地“亲”上了。
“楼亲亲”如此激情,浦东建交委出来安民告示说,沉降量和倾斜率均在规范容许值内。开发商表示,是自然沉降的结果。但很多“老不信”的居民将这类说词当成官方给这对接吻大楼打上的“马赛克”。他们中有的卷铺盖走了人,而小区房价义无反顾地跌破底线——不少居民挂出了跳楼价、出血价。
只是,再厚的“马赛克”都无法遮挡尴尬。道理很简单,今天容许倾斜、容许沉降的数据,未必表示这两楼,就一定能够按容许的数值止吻于此。再过两年呢?万一地震呢?谁能保证这两个大家伙亲完之后不拥抱?拥抱之后不瘫倒?
理论上,只要是个高楼,总有沉降,总有倾斜。但是问题来了,既然知道有沉降、有倾斜,也既然知道有容许值,那么,为什么两幢大楼在设计时只留这么一点间距?为什么不把可能相碰、可能地震、可能扭曲、甚至可能还有更大的危险预判在内?既然没说两幢大楼可以亲在一起也属于建筑与设计的容许范围,那么,现在的容许范围还能说明什么问题?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那些同样也倾斜也沉降着的楼房,没有亲到一起倒是不正常的?
答案显然不是。亲不到一块儿的楼房,都留够了不让擦出火花的距离,即便再怎么寸土寸金,再怎么属于动迁房,甚至再怎么偷工减料,也没蠢到让楼与楼公然亲嘴、让人一眼就能逮个正着的地步。
民众打探的是质量是否合格,官方回复的是容许倾斜数值;住户愁的是未来安不安全,专家说的是现在住着没事。这给民众造成一种别扭的印象——但凡楼盘有了瑕疵,权力部门、专家、开发商、售楼处,都跟统一战线似的,相互之间比谁都亲,比谁都抱得紧。只有买房的,任是住着不得安宁而心惊,任是看着房价跳楼而肉痛。
“楼亲亲”不过是中国房产开发、尤其是动迁安置类住房没打“马赛克”的一个缩影。质量底线让渡于规划红线,螺蛳壳里做道场,最小预算做文章。这种房子,有病是正常的,没病才不正常。就如有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全国各大媒体普遍关注的6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79个交房项目涉及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数据,听起来一点都不奇怪。
当楼房“亲”到一块儿,各路神仙都见怪不怪了,谁还能想起责任二字,谁又敢保证住房怪事不再发生?
(原标题:责任病得不轻才有上海“楼亲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