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无论人社局副局长的雷言雷语,还是当地作出嗑瓜子“违法”的通报,表面看是应对失措、进退失据,本质上还是缺乏法治思维。
河南鹤壁社保局退管科郝科长引发的“嗑瓜子”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这名科长在办事大厅嗑瓜子被曝光,接着是该局副局长的回应引起公众哗然,而鹤壁市人社局在官方通报中称此举是“违法、违纪行为”,再度引发争议。
办公时间嗑瓜子,这固然有错,但不至于引起这么大风波。对看惯了某些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的人们,嗑瓜子不过是小事一桩。照理说,对当事人进行适当处分也就罢了。若这位科长真的身患糖尿病,说不定还能博得人们几分同情。
不妨这么说,问题曝光后,如果当地能够及时处分当事人,断不会有各种“后续”。问题就在于,这名副局长一不摆正态度,二不好好说话,而是一上来就口出雷语,说什么(科长)“有病”,需要不断吃东西,不然一下就晕倒了。这话大家听起来,不仅是在推卸责任,而且有“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意味。这番话经由舆论放大,自然免不了被网上“围殴”,导致事件迅速公共化,演变为热门话题。
到这份上,公众舆论不免会对地方官场形成压力。从相关通报看,当地人社局在乎的是该事件造成了“恶劣影响”,考虑的是怎样消除负面影响,这时处理又难免失之简单粗暴。当地称这位科长嗑瓜子是“违法、违纪行为”,可具体处理上却看不出究竟哪儿“违法”了。这是一种上纲上线的做法,而不是客观公正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办法。
类似这种做法,在当下具有一定普遍性。其表现就在于,有些政府部门平时对作风建设不重视,一旦出了问题、捅了篓子就乱了阵脚,瞎指挥、乱批示;有些官员平时高高在上、趾高气扬,一旦被曝光、引发舆论关注又予舍予求,片面地迎合公众情绪,而不是依照法规办事。事情闹大了,随便处理几个人,推出几个替罪羊,看似大快人心,实则还是官僚本位、人治思维在作祟。
无论人社局副局长的雷言雷语,还是当地作出嗑瓜子“违法”的通报,表面看是应对失措、进退失据,本质上还是缺乏法治思维,是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体现。若是官员心中有法,首先想到的不会是推卸责任,而会是从自身查找原因,基于法律法规作出处理;若是官员熟悉法规,善于和敢于运用法律法规处理问题,也就不会被一些偏颇舆论牵着鼻子走,闹出笑话。
这场“嗑瓜子”引发的风波,既反映了官场作风的问题,也照见了一些官员对法律的无知。这说明,在推进作风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法治建设,让法治意识深植于内心,让广大官员敬畏法律、遵循法律,带头守法、依法办事。
相关报道见14版
(原标题:嗑瓜子“违法”该进补法治思维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