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俄不同开放度对应各自国情

2015年03月20日07:35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中国俄罗斯都是大国,都不属于西方体系,不时受西方舆论奚落。两国比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这些年越走越近。但仔细看,两国各有千秋,有非常不同的国家性格。在与西方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中,中俄采取了差别较大的策略。

  曾经高度封闭的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奉行对外开放战略,开放成为中国国策的最大标识之一。俄罗斯也曾全面向西方开放,但是后来它再次成为西方围堵的主要目标,其向西开放策略受挫,转为与西方对立直至对抗。对外强硬成为俄外交的主色调。

  大量分析认为,中俄走上不同的对外战略之路有其必然性。

  中俄两国的基本立国条件截然不同,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可选择的解决办法亦有很大差异。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接近中国的两倍,资源总量前者高居世界第一,而俄人口只比中国的1/10多一点。俄的现代化早于中国,底子厚,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所面对的挑战要比俄罗斯多得多。

  俄也有对外开放的意愿,深知不开放就很难全面现代化。但它对外开放的紧迫性并非“生死攸关的”,如果开放搞得不痛快,它有退回来固守现有格局的资本。俄罗斯的主要资源品种齐全,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其国家任务的重要一条就是守护好本国资源,确保它们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

  中国的对外开放则属于“必由之路”。从改革开放之初起,中国缺技术,缺现代观念,而且越来越缺资源。中国如果不对外开放,别说“全面小康”,连可靠的温饱恐怕都实现不了。因此无论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有多难,中国都没资本重新“闭关锁国”,对外开放注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单程票。

  俄罗斯为其国家利益不断对西方示强,摸索出了它的一些独特经验。普京打出的一些牌曾让华盛顿颇感无奈,俄近期因乌克兰危机与美全面角力,外交一时被动,但其长期战略效果还取决于事态的进一步走向。

  中国则积累了与美国用合作冲淡矛盾,用巨额贸易抑制对抗冲动,用新型大国关系取代历史记忆和陷阱的经验。对其他西方大国,包括疑虑中国的力量,我们也尽最大努力扩大合作面。这样做很辛苦,有时还会事倍功半,但中国崛起在姿态并不完美的情况下逐渐成形。我们对开放的总体感受是正面、积极的。

  发起建立亚投行,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次高规格检阅。做这件事所要求的开放积累和进一步的开放加码都不能含糊,这再次证明中国在已走的大道上没有退路。

  很难说中国这样做的政治风险有多高,但如果这是中国的唯一道路,那么谈如果不这样做风险会不会更小,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巩固全社会的自信,克服在开放路上迎面而来的问题,永不气馁,不用那些无聊的“假如”扰乱自己。

  中国的正式说法是“改革开放”,但在很多时候,开放更像是“因”,改革是被拉动的“果”,因此叫“开放改革”也蛮贴切的。开放已成最近三十几年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经验之一,它与改革的绝妙搭配也在释放出广泛的世界意义。只是中国发展的紧迫性从来没有松弛一下的时候,我们因此没有沾沾自喜的资本,我们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俄罗斯 中俄 中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风暴眼:卷宗四大疑点能否还聂树斌清白?
  • 扬子晚报:不给“帮带费”就是啃老?别让亲情变庸俗
  • 北京晨报:女官贪腐与缺少爱何关
  • 北京晨报:官员工作笔记怎能暗藏麻将秘笈
  • 中青报:九成地产项目违法背后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