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看,这几个人受到的处分还只是行政层面的处分,但作为公职人员,公然约未成年少女大量饮酒,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恐怕还需要接受党纪国法的裁判。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贵州纳雍少女喝酒死亡”事件终于有了下文。根据当地发布的处理结果,女子肖某系饮酒过量,导致乙醇中毒死亡,死前未受其他侵害。涉事者与死者家属已达成民事调解协议。涉事的城乡规划局5名人员也受到了行政记过、停职待岗等处分。
尽管女子“醉死”背后的一些真相已揭开,但短短200字的处理结果,依然让不少人心绪难平,不少疑团仍未揭开。从舆情来看,肖某是16岁的未成年少女,这一身份是公众关注此事的一个聚焦点。而在当地的处理结果中,如此重要的信息竟只字不提,仅以“女子肖某”的叙述轻轻带过,未免给人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感觉。
再者,“饮酒过量”,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那5名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在少女的死亡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别忘了当地有少女“被灌酒致死”的传言,真相究竟如何?很遗憾,简略的官方处理结果中,对此并无细节,缺少有针对性的回应。就此而言,事件的信息发布,难以称得上“妥善”二字。
回顾此事的前前后后,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很难让人满意。当各种传言满天飞的时候,有关方面不仅反应速度滞后,还似在藏着掖着、左支右绌,屡屡陷入“信息打架”的窘境。关于事发时间,有官员说是周一,官方通报则说是周日;关于与少女一同饮酒者是谁,到底是不是公职人员,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出现了不涉及公职人员、相关人员、规划局男职工等多种说法,让人莫衷一是。
事件需要调查、问题需要核实,人们能理解。但面对公众对于真相的追问,竟有如此纷乱的“答案”,显然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实,这一事件并不复杂,涉事人员的身份也很容易确认,关键是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而不是急于平息事态,变着法儿打马虎眼,甚至扯出这样那样的遮羞布。
“少女醉死”事件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当地规划局人员对此难辞其咎。从目前看,这几个人受到的处分还只是行政层面的处分,但作为公职人员,公然约未成年少女大量饮酒,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恐怕还需要接受党纪国法的裁判。依法处理、公开透明,也是对死者和公众的最好交代。
相关报道见A17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
(原标题:少女醉死事件仍有疑团待解)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